百年企業最大課題 對外爭才 對內留住人才

裕隆主管認爲,汽車彙集所有先進科技於一身,一點也不傳統!圖/本報資料照片

《管子》權修篇中有段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意喻種植穀物一年就能有收穫,種樹需要十年,而培養人才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後人延伸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道出召募、培養人才,是百年企業當下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歷經全球化分工,臺灣的科技業已躍升成爲臺灣的代表產業,併成爲政府發展重心,資源與人才也順勢傾斜,尤其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要求臺灣護國神山臺積電赴美設廠,一時間,30年前臺灣企業西進大陸,引發「產業空洞化」、「根留臺灣」等負面情緒再度籠罩,尤其面對臺灣出生率逐年降低、人才遞減的趨勢,還要與擁有各項優勢的高科技業者「爭」才,人才不足、人才競爭上的劣勢,成爲這些百年企業的最大隱憂。

永豐餘董事長葉惠青說:「我特別不服別人說永豐餘是傳統產業!」裕隆主管直言:「汽車彙集所有先進科技於一身,一點也不傳統!」百年企業除透過導入AI、機器人取代人力缺口,提升管理生產效率,如何撕掉「傳統」標籤,吸引對「高科技」有憧憬的年輕人才,成爲當務之急。

對外「爭」才之餘,對內如何把好人才留下,也是百年企業們的重要課題。除了加薪、升職,甚或設立託兒所、提供生育獎勵,讓員工安心上班外,巨大領導人積極打造「幸福企業」的環境,與員工創造一起工作的開心回憶、讓年輕員工有成就感,從心理層面滿足員工需求,從「心」創造留才優勢。

長年輔導企業上市櫃、自身所在的證券業也受到臺灣資源傾斜至科技業的影響,一樣出現人力荒的券商公會理事長陳俊宏,認爲AI的出世真的是克服人力不足的良方,他舉例:「我一個朋友從上海回來,說上海應用AI做交通執法,都幾乎聽不到亂按喇叭了。」

陳俊宏認爲,不要說傳統產業,連被視作接棒成爲臺灣護國神山羣的生技產業,走了20年的進步速度也不夠快,「不要怕!」他說,臺灣各行各業足夠韌性,不見得根要留臺灣,尤其是臺灣的政府,不要老想着要「稅收」這件事,因爲臺灣的產業已經走上國際化,人才一定要跟着國際化、從教育做起,否則真的沒前途;他甚至認爲國家資源既然勢必傾注到科技產業,傳統產業何不重新思考「合併」:「將資源知識合併在一起,大家連手打出去,一個人單打獨鬥很容易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