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郭元益糕餅 掀起漢式喜餅風潮打敗港式喜餅
佔地超過三千三百坪的郭元益楊梅廠,內部還規畫有糕餅博物館。(2004/11/26 成漢攝影)
郭元益糕餅是知名的百年老店,許多人都吃過他們家的漢餅,後來轉型爲現代化的食品企業品牌,還曾經掀起漢式喜餅的風潮 ,打敗原本市場主流的港式喜餅。
創始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郭元益,第一代創辦人郭樑楨以福建漳州祖厝的「元益」爲店號,在臺北士林開設糕餅小鋪,每天自制綠豆沙餡餅、四季糕、煎餅等物,裝入竹籠沿路叫賣。第二代郭拔秋因爲適逢戰爭年代,餅店只能守成。第三代郭欽定接班後,把店名改爲「郭元益」,並將家業發揚光大。
1952年的中秋節,郭元益接到士林紙廠的大訂單,之後名氣大增,成爲當地的月餅名店。連住在士林官邸的蔣中正總統,也注意到客人排隊搶購郭元益月餅的現象,因此派人採購,一試成主顧。第四代長子郭石吉的地方人脈雄厚,曾經投入政治工作,擔任過臺北市議員、副議長、監察委員等職,他的其他兄弟都在郭元益任職,一起爲家族事業打拼。
郭元益是糕餅市場的領頭羊。原本在1970年代,因爲西式口味的港式喜餅打入臺灣市場,讓傳統的漢式喜餅逐漸被港式喜餅所取代。不過,郭元益在1980年代後期推出高價位的「新漢風六禮」喜餅,搭配精緻的外盒包裝,並以八折促銷,大受客人歡迎。其他糕餅業者見狀,紛紛推出漢式喜餅,掀起一波喜餅市場大戰,逐漸取代原本流行的港式喜餅。郭元益趁勢追擊,朝向多角化經營,1990年代開始進軍餅乾市場。
郭元益的現代化品牌經營,不只在全臺各地經營連鎖門市,並在士林老店原址與桃園楊梅設立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客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