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匾「二天」重現風華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秋祭文物展登場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舉辦「2025年秋祭匾額文物展—二天」,展出36方百年古匾,重現府城廟宇文化風華。(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府城的歲時信仰又添文化亮點!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每年春秋二祭均會舉辦文物展,今年以「二天」爲主題,聚焦清代至日治時期、超過百年曆史的匾額珍藏,共展出36方珍貴古匾,展現府城三百多年來的信仰脈動與工藝之美。

展覽自10月17日起至11月2日止,在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觀興學苑登場,誠邀民衆前來感受匾額背後的歷史故事與文化深意。

「二天」匾是此次展覽的主軸文物,背後藏着一段跨越世代的感恩故事。大正六年(1917年),地方仕紳辛西淮先生因母親病癒,感念祀典興濟宮大道公祖靈方濟世,親書「二天」匾獻於廟中。辛西淮生於清領,歷經日治與民國三時期,一生篤信神明,並於日治年間主持大觀音亭與祀典興濟宮重修,出資出力、碑記可考,其子辛文恭先生更於民國68年至81年間連任三屆董事長,辛家三代奉獻,堪稱亭宮之「二天」。

開幕式特別邀請辛氏家族第三代辛忠勳董事長伉儷出席,大觀音亭董事長林淑華致贈「二天」匾複製牌與題詞「互爲二天」以表感謝,期盼這份跨世代的信仰傳承能永續流傳。

府城素有「四字四大名匾」之說:「一」匾(首廟天壇)、「爾來了」(府城隍廟)、「大丈夫」(祀典武廟)、「瞭然世界」(竹溪寺),如今再添「二天」(祀典興濟宮),補齊府城信仰文化中象徵性的匾額體系,別具歷史意義。

此次展出的匾額均爲百年以上古匾,大多爲四字匾文,僅「二天」爲二字;匾面以陰刻貼金或塗金粉手法制成,歷久字體仍金光閃閃,木材香氣依存、漆面幾無蟲蛀。其中不少匾文引經據典,如「二天」典出《後漢書.蘇章傳》:「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寓意忠誠與信義。部分匾額更具文史價值,例如大觀音亭「以祈甘雨」匾,經臺灣知府周懋琦後代周啓釐親自驗證筆跡與印章,確認爲其先祖真跡,堪爲珍貴史料。

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透過此次展覽不僅呈現匾額藝術的典雅與信仰精神,也期望讓更多人瞭解府城古廟的文化厚度與世代傳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