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紅串串李川「親親來了」夯全球! 一支手機讓世界看見臺灣人情
記者楊智仁/專訪
「一個愛心、一個合拍,讓臺灣故事走進世界!」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百萬 TikTok 創作者串串李川的日常。從 2018 年直播主開始,擁有 160 萬粉絲的李川,創作之路不僅是個人職涯逆轉勝,更是一部讓世界看見臺灣暖度的行動史。日前,李川受邀參與 TikTok 與金刻獎的東南亞創作者交流活動,接受 ETtoday 專訪時坦言,「我原本以爲會有語言隔閡,但短影音的魅力,就是能用表情、動作和音樂,直接擊中人心。」
▼百萬網紅串串李川「親親來了」夯全球。(圖/記者周宸亙攝)
從變裝到在地「有聲」故事:TikTok的溫暖,讓他敢於嘗試
回憶起最初創作起點,李川笑說自己是因爲好奇心驅使,看好短影音的潛力,才從直播跨界到 TikTok 短影音平臺,「由於短影音會觸及到世界各地的觀衆,接地氣、把握和觀衆的互動是成功關鍵,舉例來說,我看後臺數據發現很多粉絲來自越南,因此決定在某支影片特別加上越南字幕,效果非常好。」李川將與觀衆的互動、傾訴煩惱轉化成生活化的趣味配音內容,成功切出一條獨特道路。
「現在做短影音的人太多了,就算一支影片爆紅,也很容易被忘記,因此創作『系列』很重要!」讓李川聲名大噪的正是「親親來了」系列,結合音樂和迷因元素,加上簡單的親吻動作,沒想到竟紅遍世界獲得破億觀看次數,就連 TikTok 上海外粉絲也跟着挑戰合拍,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各地的觀衆,開啓跨越語言的互動,證明短影音真的能打破地域限制。
「川職日記」超催淚!挑戰親情、失智「短劇」從娛樂進化到社會共鳴
衆多爆紅作品中「川職日記」系列更顯出李川在地關懷,他親自去體驗禮儀師、廟公、潛水等百工百業,用鏡頭記錄職人工作細節與背後故事:禮儀師系列用往生者的角色體驗整個告別式過程,「在最沉重的時刻依然能細膩地處理每個環節,那種專業背後的人情味非常觸動我。」廟公系列體驗臺灣廟宇文化,「臺灣的心靈信仰不只虔誠,而且很有 SOP 非常專業,我希望讓全世界都能瞭解這點。」
隨着創作能量累積,李川開始挑戰更深層次的原創短劇,像是描述親情的《爸爸的摩托車》、探討失智的《老花眼鏡》。從「短片」到「短劇」,對他而言是從片段走向更完整的敘事,「我希望影片不只是純娛樂,也希望迴歸初心,用描繪深度情感的系列短劇,爲觀衆帶來一些思考。」李川坦言,親情、失智這些議題很沉重,但也是很多人生命中會遇到的。如果能透過短劇引起共鳴,甚至激發討論就很有意義。
《爸爸的摩托車》收到的一則粉絲回饋讓他至今難忘,「有粉絲說,看了影片後想起自己家長輩狀況,留言說『謝謝你拍這個故事』。」李川感慨,「那瞬間,我覺得我在 TikTok 上分享的作品,是真的能陪伴和療愈到別人,這也成爲我持續創作最大動力。」
短影音成新舞臺!給年輕人建議:設定階段性目標,原創纔是王道
對於短影音快速更迭生態,面對想踏入 TikTok 創作新一代年輕人,這位百萬網紅給出了最實在建議,「設定『定期定額』階段性目標:影片定期、數量定額,畢竟如果只靠心情做短影音,很容易因爲懶惰、忙碌而中斷,我自己是設定一週三更,透過數字找到拍影片的方向。」
除了定期定額之外,李川也分享加碼與止損的經驗,「如果有一部影片破百萬,代表這個系列會成功,此時就要加碼,一個月可能都拍這個題材,累積下來就會成爲 IP,人設建立起來,就可以慢慢去發想對你真正有意義的題材。」
流量對於短影音來說很重要,不過李川最後強調,「粉絲能感受到你有沒有在用心創作,保持真誠纔是走得長久的關鍵。」他希望用自己的創作,讓全球知道「臺灣故事也能走向世界!」這個溫暖而真誠的創作者,正透過手中的一支手機,持續輸出臺灣特有的人情溫度與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