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畝海灘魚兒肥

來源:農民日報

河北唐山探索沿海灘塗經濟高質量發展——

百萬畝海灘魚兒肥

“鹽田蝦皮厚、色紅,肉質瓷實有彈性,口感非常好”“海馬有溫腎、散結、消腫等功效,我要養出更好更多海馬”……

陣陣海風吹過,空氣中瀰漫着鹽池的鹹味兒。在冀東渤海灣,一望無際的鹽鹼灘塗上,崛起了海濱漁業帶。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尚遊智慧漁業產業園內,負責人唐金輝正在察看“智慧海水工廠”海馬和海蔘立體養殖情況。

近年來,唐山市堅持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發展戰略,向海洋要食物,積極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實現了沿海灘塗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記者赴曹妃甸、樂亭、灤南、海港經濟開發區等地,走訪了鹽田灘塗的漁民、漁塘,深入瞭解廣大漁民的生產現狀及所思所想。

深挖水產資源 普及養殖技術

“對蝦是黃渤海特有水產,新品種‘黃海六號’具有耐低溫、抗病、高產、肉質緊糯鮮甜等優點,養殖效益較好。”在曹妃甸會達水產對蝦種質資源場,負責人劉學會對記者說:“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及其團隊,在這裡建立了院士工作站,這裡也是國家級對蝦良種場、育種基地,目前有中國對蝦、日本車蝦、南美白對蝦、半滑舌鰨、河魨、牙鮃、梭子蟹等名優水產品種的孵化及養殖。”

“新培育的‘鰨優1號’‘鰨優2號’,雌魚比例從10%提高到40%。”在曹妃甸柳贊鎮小清河邊的維卓水產養殖場,負責人程佳禹介紹,“鰨優1號”年供應魚卵量佔國內市場70%以上。

“我經常來漁場,瞭解水產養殖情況,推廣普及新品種、新養殖技術,和漁民一起解決水產養殖問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站長侯吉倫告訴記者,該站有魚類的活體庫、標本庫、細胞庫和基因庫,並搭建了全基因組水平的種質資源鑑定與評價分析平臺,圍繞渤海海域開展漁業種質資源養護、優良品種選育、水產養殖技術等研究工作。

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水產股股長魏元介紹,該區是“中國東方對蝦之鄉”“國家級無公害河蟹養殖標準化示範區”,有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14萬畝,年產量分別達7600噸、14.7萬噸。也是全國最早開展紅鰭東方魨人工育苗和池塘養殖的場所,其良種繁育與池塘蝦魨混養技術、越冬技術研究成果國內領先。

目前,全市有3家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和2家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5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和3家省級水產供種繁育基地,涵蓋了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紅鰭東方魨、半滑舌鰨、海蔘、牙鮃等主要養殖品種,構建起完善的水產種業體系。半滑舌鰨“鰨優1號”、中國對蝦“黃海6號”被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列爲2024年重點推廣水產養殖品種。

分層立體利用 智慧生態養殖

“海膽怕光,晝伏夜出,移動緩慢,剩餘養殖空間較大。”在大清河鹽場,記者走進連片設施漁業廠房,看到桶式魚池裡的海水潔淨透明,隔離網上遍佈帶刺的海膽,魚池底部或周邊壁上爬着海蔘。唐金輝介紹,海膽與海蔘可以混養,可實現食餌和排泄物綜合利用。

在另外一個工廠化養殖棚,巨大的桶式魚池裡浮游着密密麻麻的小海馬,底部是舌鰨,棚頂燈光可以調節,爲舌鰨、海馬營造出適宜的光線環境。唐金輝指着養殖設備說,通過“微濾機”、生化池、蛋白質分離器等,將養殖尾水固液分離,固體物質直接用作沙蠶養殖、海蚯蚓飼餌,而溶於水的有益物質經過臭氧殺菌等,重新流回養殖池循環利用。

“河魨不停遊動,舌鰨潛伏在池底,實現了立體養殖。”在十里海養殖場,梓菲牧場經理季言寶一邊介紹立體養殖情況,一邊說公司發展。他說:“我們和牧海水產合作,今年計劃育苗紅鰭東方魨‘天正一號’1500萬尾,實現產值1200萬元,建設4萬平方米‘河魨育繁推一體化’循環水立體養殖車間。”

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鄭志勇介紹,該區持續做強河魨特色產業,開發蝦魨混養水面2萬畝,做全程可追溯的漁業系列食品和衍生系列產品。繼續開展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支持集中連片海水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按照標準化、生態化、景觀化要求改造養殖池塘,推進河魨產業融合發展、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

“構建院企協同‘智慧矩陣’,激活海洋漁業創新動能。”唐山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科科長葛倩說,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科研院所協同發展”,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校緊密交流合作,構建海洋漁業“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智慧矩陣。科學實施增殖放流,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努力打造海上漁業萬畝綠色發展長廊。

近海遠洋兼顧 推進向海圖強

“吃滷蟲成長起來的鹽田蝦,無論是個頭、口味、營養、品質等,都屬蝦類中的上品。”德灃水產經理鄭昌平說,依託南堡鹽場10萬畝高鹽度海域的資源優勢,生產魚蝦“口糧”滷蟲,用滷蟲餵養鹽田蝦,2024年通過有機產品、產地認證。建成日加工100噸、貯藏量2萬噸的冷庫,鹽田生蝦、香蝦、幹蝦、海米等高品質鹽田蝦系列產品受到市場歡迎。

“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團隊合作,培育出紅鰭東方魨‘魨芯1號’,推動了河魨產業快速發展。”灤南縣海都水產是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有3萬平方米海洋生物育種基地,15萬平米工廠化養殖基地,6000畝海水池塘立體生態養殖基地和5萬畝海洋牧場,生產的紅鰭東方魨、對蝦、海蔘、章魚、青蛤等,遠銷日本、韓國、歐盟、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多年來,實施海洋生態環境修復,重建牡蠣山、海底藻林和海草牀,海水水質由‘二類’升爲‘一類’,生物總量較未修復海域提高40倍以上。”在祥雲灣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負責人周海生介紹,修復後的海域生態系統,爲多樣性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索餌、產卵、孵化場所,打造出了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共贏的海洋生態系統。

據瞭解,樂亭縣董莊村有遠洋漁船10艘,從事生產作業船員80人,常年作業區域爲非洲毛里塔尼亞海域,打撈漁品有沙丁魚、大章魚、魷魚、墨魚、石斑魚、鯊魚等,年捕撈量3萬噸左右。唐山市已創建1個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縣、9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69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場,建成國家級海洋牧場7家,覆蓋海域面積4250公頃,實現了漁業資源種羣持續恢復和水域生態環境改善。

唐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董印玲表示,“今後將利用新技術、新裝備,積極拓展海洋漁業經濟空間,在樂亭再建2個深遠海養殖漁場,努力通過抓種業、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建設一批臨海智慧漁業現代產業園,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積極推進海域分層立體利用,推動全市海洋漁業和沿海經濟高質量持續發展。”(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