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宣佈美政府將關門!恐掀75萬人休假潮 每天燒掉122億

美國參議院9月30日以55票比45票否決一項延長政府資金的法案,白宮當日晚間正式宣佈,政府將在當地時間10月1日凌晨0時1分關門。歐新社

美國參議院9月30日以55票比45票否決一項延長政府資金的法案,未能達到所需的60票門檻。白宮當日晚間正式宣佈,政府將在當地時間10月1日凌晨0時1分(臺灣時間10月1日中午12時)正式關門。國會預算處辦公室(CBO)估計,一旦政府關門,將有約75萬名聯邦員工被迫休假,每日人事成本高達4億美元(約臺幣122億元)。

共和黨原先擬定的臨時措施可將政府資金延長至11月21日,但民主黨堅持,法案必須處理他們關切的醫療保健法案,包括逆轉川普政府今夏刪減的醫療補助(Medicaid),以及延長稅收抵免,讓數百萬透過《平價醫療法案》平臺購買保險的人能負擔更低的保費。共和黨則批評這些要求「完全不可行」。

福斯新聞報導,白宮預算管理局(OMB)備忘錄指出,目前的聯邦資金將於9月30日晚間11時59分到期,並將責任歸咎於民主黨阻撓共和黨提出的H.R. 5371法案。

路透指出,依規定若無新預算通過,美國政府自10月1日起將被迫停擺所有「非必要」運作,僅保留執法、國安等核心業務,可能衝擊航空運輸與失業報告發布等重要功能。

財經新聞網CNBC報導,國會預算處辦公室(CBO)估計,一旦政府關門,將有約75萬名聯邦員工被迫休假,每日人事成本高達4億美元。

目前兩黨在醫療補助議題上毫無交集,臨時妥協幾乎不可能;即便有新協議,也需獲共和黨掌控的衆議院批准,而衆院目前並未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熊恩(John Thune)表示,參院預計本週稍後再就衆院方案投票。

自1981年以來,美國已出現15次政府關門,上一次發生在川普第一任期,持續35天,創下最長紀錄。這次關門將是近7年首次,持續時間仍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