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美中貿易談判有望7天內重啓

美中元首5日晚間終於通電話,雙方並互邀訪問。圖爲2017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設宴,歡迎美國總統川普夫婦到訪。(中新社)

中美領袖川習5日晚通話,美國總統川普6日向來訪的新任德國總理梅爾茨表示,雙方有非常好的談話,並提到兩人相互邀請訪問,他和第一夫人會在某個時間點前往中國,而習近平也會到美國訪問。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6日告訴記者,中美雙方官方貿易會晤,有望在7天內舉行。美媒認爲這是個積極訊號。

川普6日在白宮接待梅爾茨時表示,與習有非常好的談話,已經處理了所有複雜問題,理清了一些事情,主要是有關稀土、磁鐵等;先前降低的關稅依然有效。川普還表示,習近平邀請他訪問中國,他也邀請對方赴美訪問,「我們都接受了邀請」。他和第一夫人會在某個時間點前往中國,而習近平也會到美國訪問,「希望和中國第一夫人一起。」

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稍後也告訴記者,川普政府官員與中國官員的貿易會晤,有望在7天內舉行。美媒指出,這對關注貿易談判以及關稅、其他壁壘降溫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不過路透6日指,中美更大的問題在於「科技競爭」,但這次通話未能解決雙方核心分歧。因爲在川習通話當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要求加強出口管制,以阻止中方竊取可能推動人工智慧(AI)和航空等領域進展的技術。

有趣的是,盧特尼克將參與下一輪談判,而這可能意味着川普會將出口管制納入談判議題。而那或許也意味着,盧特尼克的強硬立場將獲得更大平臺。不過,由於北京對華府主要的不滿,正是盧特尼克所提及的問題,如晶片出口管制和晶片設計軟體銷售限制等,要是川普願意敞開來談科技限制,對中國將是一大勝利。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從談判模式、互訪可能、風格差異分析川習通話,指中美七年前貿易談判歷時一年半,中間多次停擺和重啓,雙方經常談判陷入僵持,然後暫停來往,直至雙方領導人會面後達成休戰,然後再派出代表團重啓談判。此次通話,恐也會重演這樣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