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婦為何「萬元紅包塞嘴」殺病兒?習俗曝:母給子最後祝福

8旬劉姓婦人長年照顧重度身心障礙的53歲兒子,不堪身心負荷,用1萬元紅包袋悶死兒子,北院輕判2年6月徒刑,法官並建請總統特赦。記者王宏舜/攝影

臺北一名八旬劉姓婦人長年獨力照顧重度身心障礙的53歲兒子,2023年5月因確診新冠肺炎、身心俱疲,萌生「死後無人照料」的念頭,趁外籍看護不在時,將一個裝有新臺幣1萬元現鈔的紅包袋塞進兒子口中,再用口水巾覆蓋口鼻並以膠帶纏繞,導致兒子窒息身亡。臺北地方法院審理該起案件,認定她因長期照顧壓力與精神崩潰而一時失控,判處有期徒刑2年6月,並建請總統予以特赦,引發社會熱議。

值得注意的是,劉婦在行兇時,將一個裝有1萬元現鈔的紅包袋放進兒子口中。依據傳統殯葬習俗,往生者口含錢幣或物品,象徵讓亡者「帶着路費上路」,在陰間不至於匱乏。而生命規劃師黃嘉誠曾在臉書指出,古人認爲,這一舉動可能是母親出於傳統信仰與母愛,希望兒子在另一個世界也能「生活無虞」、過上富裕的生活,顯示她並非冷血,而是以扭曲的方式,給予兒子「最後的祝福」。

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考古學者發現,往生者口含東西主要是爲了避免因爲長時間未下葬,導致臉部呈現凹陷狀態,讓往生者無法體面或不美觀地離去,所以一般家屬會在往生者口中,塞一些東西,讓他們的臉部看起來更加飽足。

※ 有失能失智照顧需要,請撥打1966長照服務專線

☛此爲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