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甲烷排放高達2110萬噸 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巴西牛肉產業甲烷排放量上升。(圖取自Photo AC)
近日,巴西的甲烷(Methan)氣體排放量在 2020 至 2023 年間增加了 6 %,並在2024年達到2110萬噸,創下該國有史以來第2高的紀錄,引發國際關注。
巴西擁有全球第2高的牛隻數量,是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國,在牛肉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且目前是世界第5大甲烷排放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
根據巴西氣候觀測所 (Climate Observatory) 發佈的研究指出,2023年巴西約75%的甲烷氣體排放量來自畜牧業牛隻,總計高達1450萬噸,相當於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甚至多過2023年義大利全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總和。
巴西甲烷排放量上升的主因是農業活動擴張,特別是大規模畜牧業。反芻動物的瘤胃中含有甲烷菌,牛隻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並通過打嗝與放屁將甲烷釋放到大氣中。此外,森林砍伐、焚燒植被及化石燃料也會造成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甲烷是導致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儘管甲烷在大氣停留時間較二氧化碳短,但甲烷在20年內的吸熱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其中,最大的甲烷排放源來自畜牧業的牛羊養殖。
2021年,COP26聯合國氣候峰會發起《全球甲烷協定》(Global Methane Pledge),旨在2030年前將人爲造成的甲烷排放量減少30%,超過150個國家已籤屬此協定,但未包含所有主要排放國。
此外,COP30聯合國氣候峰會將於2025年11月在巴西城市貝倫(Belém)舉辦。國際期待巴西能提出具體措施抑制甲烷排放量,如在飼料中加亞麻仁或豌豆蛋白、改良糞便處理、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及設定有責任的減排目標等等。巴西若無有效減量策略,氣候責任勢必成爲國際關注的核心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