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動搖?特朗普新世界秩序正在顛覆美元!
財聯社3月17日訊(編輯 瀟湘)在過去幾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盛行數十年的全球地緣政治秩序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其中一個潛在的受害者就是:美元。
短短數週內,關稅的急劇增加和貿易的不確定性引發了人們對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與此同時,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引發了對歐洲經濟的樂觀情緒激增——推動美元兌歐元匯率大幅下跌,歐洲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並引發德國國債收益率出現自柏林牆倒塌以來最大的漲幅。
在過去九周裡,美元指數有多達七週下跌,幾乎抹去了自去年11月5日美國大選以來的所有漲幅。
這種金融動盪如果持續下去,可能將會對從全球投資流向到跨大西洋旅遊方向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影響。
幾代人以來,美國政治領導人普遍接受並支持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部分原因是美元帶來了更低廉的政府借貸。而美國的國防開支推高了預算赤字,從而幫助鞏固了這一勢頭,這些預算赤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國投資者幫助提供融資彌補的——他們持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債務。
然而現在,特朗普及其部分顧問明確表示,他們希望減少保護盟友的資源投入。他們同時還表態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提升國內製造業競爭力,因爲本幣貶值會使國內商品相對海外商品更具價格優勢。
特朗普口中的“百年大計”其實並非全無道理。高盛集團前首席執行官Lloyd Blankfein就表示,“從宏觀視角分析這些政策,它們存在內在邏輯。對市場的風險在於短期內可能引發混亂。但我認爲,如果我們爲汽車多支付幾千美元,換來的是擁有能夠自主生產且消費得起所造商品的勞動力,我們的國家將因此受益。”
但華爾街的許多人眼下更擔憂這種變革的負面影響——美元走弱將推高進口成本,加劇通貨膨脹,使美聯儲更難降息。美元貶值導致的美國資產外流也會推動股價下跌,並導致美國借貸成本上升。
在此之前,鮮有觀點認爲美元將立即大幅貶值,部分原因是美國利率水平仍高於幾乎所有發達經濟體,預示着外資將持續流入美國。
但北方信託財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Katie Nixon表示,“過去幾周發生的事情有可能已改變了遊戲規則。”
一切都變了?
事實上,美元近期的跌勢可以說令很多投資者都措手不及。多數人此前預期特朗普將延續傳統共和黨執政路線:聚焦減稅和放鬆監管。在特朗普去年勝選後,對經濟加速增長的預期疊加適度提高關稅的政策,最初曾推動美股和美元同步走強。
但如今投資者正在重新評估這些假設。
特朗普已對主要貿易伙伴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並威脅進一步行動——這已引發加拿大和中國的立即反制。而美國新政府還在着手裁減數千聯邦僱員。減稅話題則已基本淡出政策焦點。
這些因素共同拉低了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投資者對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程度,幾乎與關稅本身推高消費價格的影響相當。
與此同時,對歐洲的樂觀情緒顯著升溫——這既源於近期歐洲經濟數據的改善,也得益於歐洲在2月底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公開爭執後加強軍備建設的舉措。
由於擔憂美國不再如以前那樣能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德國新領導人已宣佈將打破數十年傳統,通過擴大舉債爲軍事力量建設融資。歐盟官員也提出了籌集數千億歐元國防資金的計劃,並放寬成員國財政規則。
對投資者而言,這些政策聲明的關鍵在於承諾了“持續性投資”。
金融諮詢公司卡森集團全球市場策略師Sonu Varghese指出,歐元兌美元匯率近幾十年來也曾多次出現短期走強。但本輪走勢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可能具有持續性,因爲歐洲承諾的"不是像新冠刺激計劃那樣的短期措施"。
截至目前,美元整體的貶值幅度仍屬溫和,尚不足以對美國出口商產生重大影響。但這一動向其實已引起了華爾街高度關注,尤其是其與特朗普長期主張高度契合的情況下。
特朗普曾屢次強調美元應當貶值,去年更聲稱美元強勢“對美國製造業是場災難”。而在外界年內瘋傳的“海湖莊園協議”中,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新任主席斯蒂芬·米蘭在去年的論文中也確實提出了多項非傳統政策建議,包括對國債外國買家徵收手續費,探討如何實現美元貶值策略。
部分華爾街人士可能已開始認真看待此類主張。Voya投資管理公司投資主管Eric Stein就表示,近期美元走弱的原因之一,正是市場洞悉了美國政府的潛在政策意圖。
“所有這些都在製造不確定性,”曾擔任克林頓政府財政部長、前高盛聯席主席的Robert Rubin表示,“另一方面這也拋出了一個問題:外國公司和投資者還有其他更優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