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三方合力 以“迅”防“汛”
7月19日夜間,重慶市防辦針對22個區縣提級啓動防汛響應,其中巴南啓動三級響應,二聖鎮以“迅”字當頭,用“三個迅速”築牢防汛安全網,凝聚起幹羣齊心戰汛的強大力量。
迅速響應 搶抓防汛第一指令
接到三級響應啓動指令後,二聖鎮立即激活防汛應急指揮體系,鎮村聯動機制瞬間“熱啓動”。明確“排查不留死角、轉移不漏一人”的核心要求。鎮長薛東濤第一時間到崗到位,通過綜治視頻會議、電話連線等方式,20分鐘內完成對6個村,61個合作社的指令傳達。
二聖鎮鎮長、鎮人大代表薛東濤在綜治中心實時調度:“立即覈查鄧家壩村地質災害點農戶轉移情況,通知沿河道各企業注意做好值班和避難準備!”這樣的指令通過綜治系統不斷傳向一線。同時,要求各村收到指令後立即到現場進行覈實,並拍照反饋落實進度,確保上級部署在15分鐘內轉化爲基層行動,真正讓防汛指令跑在洪水前。
迅速集結 搶抓防汛第一力量
指令落地的同時,防汛力量正以“加速度”向一線集結。二聖鎮整合鄉鎮幹部、駐村工作隊、基幹民兵等力量,組建起8支“防汛志願隊”,500餘名隊員整裝待發,20分鐘完成集結。
“我是黨員,我先上!”這是二聖鎮應急隊員鄭友巧在集結點喊出的話。他剛結束白天的值班值守,接到通知後立刻換上迷彩服加入隊伍。在幸福村,8名村民志願者自發組成“銀髮巡邏隊”,75歲的老黨員劉後全帶着隊員蹚着積水排查低窪地帶:“我們熟門熟路,能幫着幹部們多跑幾個地方。”
截至20日清晨,各網格已形成“1名幹部+3名隊員+N名羣衆”的網格化防汛單元,實現重點區域防控力量全覆蓋。
迅速處理 搶抓防汛第一險情
面對排查出的隱患,二聖鎮堅持“發現即處置”的原則,用最快速度化解風險點。在鄧家壩村,鄧家壩村村民委員會副主任、鎮人大代表馬成帥在巡察時,發現漫水橋已被大水淹沒,無法通行,立即同村民一起在橋兩邊拉設紅色警戒帶阻斷進入通道,安排專人24小時監測,並組織周邊羣衆和村級志願者清理周邊雜物。
巴山村處於白象山腳,極容易因爲山洪排泄不及時而造成洪澇,爲確保村民安全,村黨委書記、鎮人大代表駱開華20日凌晨帶隊到各個泄洪點進行檢查,清理淤堵物,保證洪水能夠順利排出。同時,又到海浪良種養殖基地查看是否有險情,並叮囑現場負責人時刻關注,有情況立即上報。、
鎮黨委書記、區人大代表羅慶遠表示,從指令下達到力量集結,從隱患排查到險情處置,二聖鎮用“三個迅速”詮釋了防汛工作的責任與擔當。 (李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