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e評丨電商助農,福建在行動

福建的電商助農,走出了一條讓人眼前一亮的路子。

這裡的探索,不是簡單地把農產品搬到網上賣,而是用數字技術串起了鄉村的山山水水,讓好東西被更多人看見,讓鄉親們的日子更有奔頭。

數字的力量,在這裡真正扎進了泥土裡。主播們走進田間地頭,鏡頭對着飽滿的果實、忙碌的農人,把種植的辛苦、手藝的傳承講給屏幕前的人聽。鄉村的美景、獨特的文化,也跟着直播走到了更多人眼前。原來藏在深山裡的好東西,有了走出大山的底氣;曾經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因爲一場場直播熱鬧起來。數字就像一雙翅膀,讓鄉村的價值飛得更遠,也讓城市與鄉村的距離變得更近。

衆人拾柴的合力,讓這件事走得更穩。得益於福建省委網信辦牽頭,網信部門搭起臺子,媒體、銀行、學校、電商平臺都來“加把勁兒”。主播們帶來流量,金融機構提供支持,高校幫忙培育人才,供應鏈企業解決運輸難題。大家各出所長,擰成一股繩,就像一場默契的接力賽,把農產品從地頭一路送到消費者手中。這種齊心協作的模式,不僅讓農產品賣得順暢,更讓鄉村發展有了持續的動力。

這裡的做法,透着一股實在勁兒。不搞花架子,只琢磨怎麼讓農民真受益。直播不只是喊口號,而是深入挖掘產品背後的故事,讓消費者買得明白、吃得放心。還想着法子培育本地的電商人才,教鄉親們自己學會用手機做生意,從“別人幫着賣”變成“自己能賣好”。這種紮根當地、着眼長遠的思路,讓電商助農不是一陣風,而是成了鄉村振興的常流水。

福建的實踐告訴我們,鄉村的好,需要被看見;農民的努力,值得被認可。當數字技術遇上鄉土智慧,當多方力量匯成一股暖流,鄉村振興就有了生動的模樣。

這裡的故事,是新時代鄉村發展的一個縮影,讓人相信,只要找對路子、齊心向前,鄉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崔紫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