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都同一個小三殺的」!原型過20年:我依然愛他 淚推《我們六個》

文/潘慧中

「這件事情藏在我們家二十年了,我們家六個小孩,藏在心裡最痛最痛的那個疤,今天全部被刨開。」

《我們六個》取材自臺灣的真實社會案件,六個小孩歷經父母親在二十年內接連被同一位小三所殺害的鉅變。相信具體過程看過新聞報導的人皆知,但看着劇中還原林達生身爲丈夫、身爲父親,在某個時間點前確實都盡心盡力,工作晚歸,仍爲盲妻做好家事,爲子女帶宵夜,那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做出了錯誤決定?

▲《我們六個》取材自臺灣的真實社會案件。(圖/翻攝自Facebook/大愛劇場)

或許答案並不在某一個瞬間,而是在無數細微的選擇中逐漸偏離了正途。有了小三,還將年紀尚輕的女兒們個別帶到小三家吃飯,藉機拉攏人心,最後欠的債越來越多,甚至帶小三回到與正宮的家。一連串的舉動看似偶然的情感偏差,卻一步步推向不可挽回的致命錯誤,愛的定義也因此變得模糊,尤其當林達生說着「爸爸也愛媽媽,爸爸也很心疼她」、「爸爸最疼你們六個」時,我其實聽得頭很痛,愛如果能讓人只做正確的事,該有多好?又或者人是走在錯誤的路上時,纔不由自主地用了愛這個字?

▲林達生到底是在哪個環節做出了錯誤決定?(圖/翻攝自Facebook/大愛劇場)

劇中的九環鎖象徵着林達生、郭富美、黃秋鳳、林秋伶、林作賢、林作逸、郭宜瑩、林青瑩和郭品秀,九個人在這輩子的命運糾纏,而最擅長解開此鎖的林達生,最終卻走不出真實人生的矩陣。幸好,郭富美的光像晨曦般牽引六個孩子穿越迷霧。他們明白,可以畏懼黑暗,也能唾棄邪惡。但僅憑這樣,並不一定能找到理想中的光明大道,唯有用心去看,不只是用眼睛去觀察,才能真正辨識方向與希望——金店老闆娘、菜市場老闆娘、林牧師、盧哥哥、龔里長、大姊工廠領班、饅頭伯、傅媽媽和書店老闆,如同無數微光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

更讓人動容的是,這六個孩子最終也學會成爲自己的光,在黑暗裡牽住彼此的手,從家族最深的傷口裡,硬生生磨出自己的力量。這樣的光不只是外在的援手,而是他們能夠在一次次跌倒後,重新站起的內在支撐。

▲六個孩子成爲彼此的光,努力活了下來。(圖/翻攝自Facebook/大愛劇場)

「如果將這段傷痛埋進比愛更深、看不見的心底,大家都絕口不提,那是不是就能繼續往前走?」這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臺詞,看到最後才明白,壓抑並不能真正療愈創痛。直到參加爸爸告別式那天,大姊落下塵封二十年的淚水,那種情緒是極度複雜的——曾經有多愛爸爸,就有多恨爸爸;直到死亡躺在眼前,那些尖銳的矛盾才終於模糊,只剩下空落落的感傷。這一刻,對於父親不只是愛與恨交纏,而是面對自我、也面對和解的開始。

「雖然爸爸做的事讓我們失去完整的家,令人傷心絕望,但我依然愛他,弟弟妹妹們也一樣。」

▲大姊最後參加爸爸告別式的那一場戲,每看必哭。(圖/翻攝自Facebook/大愛劇場)

而這份和解,並非憑空出現,是來自他們身邊那些微小卻真切的光。正因爲每個人的力量都渺小微不足道,才更顯得珍貴,也因此讓活着都需要努力的他們,仍選擇繼續把這份光亮擴散出去,照進我們觀衆的生活。

「現在那麼多好心人在幫助我們,是不是要更努力做個手心朝下的人呢?將來纔有機會回報他們。」

▲天心飾演很有智慧的媽媽郭富美。(圖/翻攝自Facebook/大愛劇場)

光不必轟轟烈烈,它只需在黑暗中持續閃爍,微微晃動、溫柔伸展成一道溫光,再堅定地被傳遞出去,這也是我認爲這部劇雖然有濃厚的悲傷,仍值得讓更多人看見的原因。

筆者爲《ETtoday星光雲》編輯,以上言論爲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