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綠恐全線崩盤 國民黨三階「轉攻爲守」催危機感護藍委
▲眼看罷綠無望,國民黨三階全力防守有被罷免危機的藍委。(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目前已有31件藍委罷免案完成二階連署達標,各地選委會正在進行查對,至於罷免綠委則恐全軍覆沒,形成藍營空前危機。面對最終罷免投票壓力,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藍委同框懇託選民投下不同意罷免票,催動「藍委被罷就會失去國會多數」的藍軍危機感,將罷免戰拉高至藍綠對決路線。然不少藍營議員雖收到黨中央下達的「協助藍委反罷」軍令,卻因爲缺少具體績效KPI,多半處於觀望態度,等待黨中央三階投票前號召動員。
大罷免戰火猛烈,親綠民團緊咬藍委濫刪114年度總預算案,催動綠營支持者連署罷免,陸續送出31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待中選會查對連署名冊後公佈最終投票日。自今年2月起,國民黨中央針對反制大罷免擬定多個戰略,包含「以罷制罷」、「公投綁罷免」等,希望停下罷免戰火、催出藍軍投票表態率等,卻接連因戰略模糊不清和議題設定無法引起民衆共鳴而失敗收場,引起藍營基層不滿聲浪。
直到4月中旬,全臺國民黨縣市黨部因「以罷制罷」行動捲入不實連署疑雲,黨務幹部和志工遭約談、羈押,朱立倫才抓準時機登高一呼,號召在野支持者齊上凱道,抗議民進黨用司法清算在野黨,盼拉攏民衆黨選民共同反制綠營「惡罷」。隨後,美國總統川普又拋出對臺關稅政策,重創國內中小企業及股市,讓更多民衆對綠營心生不滿,民怨積累之下,讓藍營重現一絲反罷曙光。
然而,國民黨支持者好不容易吹起的反攻號角,卻再度因爲國民黨青年軍主導的綠委吳思瑤罷免案領銜人「落跑」,讓藍軍的厭綠怒火無處宣泄;負責罷免綠委吳沛憶的「憶事吳成」行動,第二階段也僅收到約8000份連署書,導致整個「以罷制罷」計劃徹底崩盤。眼看罷綠委無望,朱立倫立刻拍板進行全臺街頭宣講,走遍遇上罷免危機的藍委選區,定調罷免戰主軸就是「救藍委」,比照總統、縣市長大選模式打熱陸戰。
有藍委表示,儘管反對罷免的支持度高於支持罷免,但關鍵仍在於投票率還有上升空間,據藍營的內部民調顯示,反對罷免的藍營支持者中只有50%會出門投票,而支持罷免的綠營支持者則有高達80%願意投票,若稍有不慎,國會多數黨不是沒有被翻轉的可能。他表示,藍營選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國民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重回2020年在立法院處處被民進黨「壓着打」的窘境,因此黨中央近期不斷重述「反罷免藍委就是教訓民進黨」,確實有助於點燃藍營基層的反罷投票意願。
該人士強調,因爲國會職權修法、《財劃法》、《憲訴法》、《選罷法》和總預算案內容繁瑣,國民黨支持者過去並不清楚藍委做了哪些事,纔會在罷免戰剛開打時一頭霧水,「但現在藍軍知道,只要讓藍委繼續待在國會,纔能有效制衡民進黨,就能給他們反罷的投票動力。」
除了催動基層藍軍的投票意願外,藍營地方議員的反罷「助攻」也同樣重要。朱立倫本月初祭出軍令,要求全臺國民黨民代協助「反罷藍委」和「罷免綠委」,並將成績列入年度考績當中,然而,因爲黨中央事前並未與地方溝通,也沒有列出KPI及獎懲機制,地方民代擔心貿然參與反罷行動會「引火上身」,多半抱持觀望態度等待黨中央下達明確指令,或等到三階罷免投票前夕再現身協助。
藍營地方人士分析,罷免戰進入三階投票之後,國民黨必然要營造政黨對決的局面,號召藍白支持者共同反對民進黨惡意罷免,其中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製造危機感。該人士指出,國民黨議員們無法對選民解釋太多關於立法院攻防的始末,選民也無意聽這些「英勇事蹟」,黨中央要儘快提供「反罷免、顧國會」說帖給地方組織,才能在短時間內催出藍軍投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