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聯發科(2454)砍光還在貼息!專家:某高人氣配息ETF換錯成份股影響深遠

高人氣高息ETF「加碼金控、砍聯發科」調整成分股,造成績效落後,也讓市場重新思考ETF長線配置與換股策略的影響。(本報系資料庫)

6、7、8月份是臺股一年一度的除息、領息旺季,當然ETF的投資人關注的焦點不只是領到多少的配息,更關心手上的ETF有沒有填息?因爲投資人總覺得:有填息行情,才表示有賺到配息。但是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最近很多熱門的ETF包括0050、00919除了息,卻還在貼息,難道投資人就應該要氣𫗪了嗎?

錯把ETF當做股票玩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這裡要糾正有些ETF的投資人常常犯下的錯誤,那就是:把ETF當做股價起伏很大的股票來看待,甚至玩起線買賣ETF,想要從中賺取少許的差價。

正因爲有這樣的想法,纔會常常盯着ETF的股價變動,關心ETF除了息之後,有沒有填息?卻沒有想清楚:ETF是集結多支個股的投資組合,股價波動幅度會比個股平緩許多,根本不適合短線買賣賺差價,所以就算手中的ETF快速填息了,難道要賣光它、下車嗎?即然不賣它,管它什麼時候填息(也回答第一個問題了)!

關稅未定 人心浮動

況且集結多支個股組合而成的ETF,其股價的走勢也就跟着大盤的氛圍在走。最近美國對臺灣的關稅稅率遲遲未定案、美國股市和臺灣加權指數也同樣都來到了相對的高檔盾化區域,投資人越來越謹慎、觀望的心理可想而知,除完息的ETF沒有出現填息行情,也就不難理解原因了。

此外,與其緊盯ETF有沒有填息行情,還不如多多關心手中的ETF新加進來的成份股,是不是你自己也認同的個股?刪除的成份股是不是也是你不認同的個股?要不然投資起來會很令人「氣身勞命」(臺語)!

換錯成份股影響深遠

舉例來說、也順便鞭一下某支高人氣的高配息ETF(不講,大家也猜得出來),之前大手筆的新加入、並拉很高持股比重的國泰金、富邦金(簡直快變成金控ETF),並且把原先有很高持股比重的聯發科砍光。

結果近兩個月,新加入的金控股價消風、砍光的聯發科股價則是漲不停,還打敗鴻海、重新奪回臺股市值第二名的位子,也使得這支人氣ETF的近一個月、近三個月、近半年的績效都落在同類型ETF排名的後段班,未來還能不能維持以前足夠的資本利得平準金來配息,纔是廣大投資人應該要注意的!

◎本文爲獨家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