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白晝之夜「電影與抵抗」 臺灣原民作品受邀參與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以「電影」與「抵抗」爲題,上百部作品於7日晚至8日清晨在全城放映,遍及露天與室內。圖爲「王牌冤家」導演米榭龔德力爲白晝之夜特別製作的兒童動畫短片。中央社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今年巴黎白晝之夜以「電影」與「抵抗」爲題,上百部作品於7日晚至8日清晨在全城放映,遍及露天與室內。特別嘉賓爲「王牌冤家」導演米榭龔德力;臺灣阿美族藝術家陳彥斌的原民舞蹈錄像作品亦受邀參與。
1895年,自世界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火車進站」、由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於巴黎咖啡廳公開放映並售票後,作爲第七藝術的「電影」於焉誕生。由巴黎市政府主辦、今年爲第24屆的「巴黎白晝之夜」(Nuit Blanche),首度邀請電影人董澤利(ValérieDonzelli)擔任年度藝術總監規劃主題。
董澤利爲法國電影導演與演員,曾在2024年獲得法國凱薩電影獎。喜愛說故事的她在巴黎市政府網站表示:「夜晚是自由與充滿想像力的,而白天充滿種種抵抗。」她期待藉由白晝之夜讓整座巴黎成爲電影放映廳,展示過往與當代的重要作品。
例如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放映「她們」短片影展,呈現世界第一位女導演蓋(Alice Guy)於1907年的拍片幕後花絮,以及法國傳奇影后凱薩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在1991年爲國際特赦組織拍攝的短片「抵抗遺忘」,聲援被謀殺的薩爾瓦多女革命家維拉斯格(Febe Elizabeth Velásquez)。
此外,被臺灣影迷熟知的法國女導演安妮.華達(Agnès Varda)於1977年探討墮胎權益的電影「一個唱,一個不唱」,與5位不同世代的女性導演作品,同時在巴黎各大街角露天放映。
法國導演米榭龔德力(Michel Gondry)則以特別嘉賓的身分,爲白晝之夜量身定做3場藝術活動。
包含一則僅以紙、剪刀、膠水所製作的兒童動畫短片,幽默呈現藝術家在白晝之夜前如何火燒屁股地準備;一個巨大的音樂盒互動裝置,在聚光燈的照射下,民衆以手搖的方式啓動一首溫柔的革命歌曲;和一個短片製作工作坊,邀請社區居民在短短3小時內集體創作,從寫劇本、拍攝到放映。
龔德力曾以電影「王牌冤家」拿下2005年奧斯卡最佳原着劇本,作品跨及社會關懷與潛意識探索,並不時加入手作DIY道具,被策展人董澤利譽爲最自由的「抵抗藝術家」。
臺灣阿美族藝術家陳彥斌(Fangas Nayaw)則以錄像作品「拉什麼龐克」,受邀參與巴黎外國文化中心論壇(FICEP)所主辦的舞蹈影像計劃DANSE(S),爲白晝之夜藝術活動之一。該展以「人類永不停歇的奮鬥」的主題,在巴黎市內的「歐洲體驗館」與來自丹麥、希臘、義大利、烏克蘭、愛沙尼亞等9個國家共同放映展出。
適逢電影誕生第130週年,今年第24屆的「巴黎白晝之夜」,首度邀請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擔任年度藝術總監。圖爲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所展出的世界上第一部商業電影「火車進站」,由法國盧米埃(Lumière)兄弟在1895年於巴黎咖啡廳放映,作爲第七藝術的「電影」於焉誕生。中央社
2025年巴黎白晝之夜藝術總監爲電影導演董澤利(Valérie Donzelli),她認爲夜晚是自由與充滿想像力的,而白天充滿種種抵抗,藉由白晝之夜,董澤利期待讓整座巴黎成爲電影放映廳,展示過往與當代的重要作品。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