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瓜的香甜獻給世界——“西瓜之母”吳明珠推動中國成爲世界最大西瓜生產國和消費國
安安講故事
“我的人生就是想結幾個瓜,把瓜的甘甜獻給人民。”這是瓜類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明珠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這位袁隆平的老同學已經95歲高齡,60多年間,她培育了30多個瓜種,用生命踐行了這句質樸而偉大的誓言,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爲人民選育優質瓜果。
在我國,西瓜曾是奢侈品。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西瓜甜瓜總種植面積僅幾萬公頃,且生產水平低下。20世紀50年代,就連聲名在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種植的西瓜,也產量不高、口感一般。
“想要改變瓜的品質,就必須從培育新瓜種入手。當務之急是收集大量瓜果,從中篩選出優質瓜種。”1955年11月,一心紮根邊疆田野、培育優質瓜種的吳明珠如願坐上了去新疆的大卡車,在這條顛簸的道路上,她的命運、我國西瓜行業的命運,走向了蓬勃新程。
她到了有“火洲”之稱的吐魯番市,當地夏季氣溫超過40攝氏度是常態。在這樣的高溫下開展高強度工作,對年輕的吳明珠來講,是個巨大的挑戰。
不僅如此,爲了調查、收集品種資源,吳明珠帶着幾名工作人員,頂着烈日風沙,帶着水、鹽和饢走遍了鄯善縣、托克遜縣等地的300多個生產隊。想要培育出最優良的品種,雜交是重中之重。這個伴有很多未知數的雜交育種過程極其漫長,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在無數次系統培育後,吳明珠終於提純了一系列優良品種。
1973年,吳明珠南下前往海南省開闢“南繁北育”基地,利用氣候因素提高育種效果。她由此過上了南北循環往復的生活,春天在西部選種,冬天到南方培育。20世紀90年代,吳明珠大幅度提高了西瓜的親本自交親和力和雜交組配力,成功育成8424西瓜品種,一舉成爲世界首例,2007年,該品種已能帶動新增經濟效益近百億元。憑藉優秀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8424西瓜也推動中國成爲世界最大的西瓜生產國和消費國,讓我們實現“吃瓜自由”。
幾十年如一日,吳明珠把青春與熱血傾灑進廣袤的沃土,用堅韌與執着澆灌出甜蜜的希望,人民回敬她以深情讚譽——“戈壁灘上的一顆明珠”。
(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本報實習記者劉鬆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