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公共數據資源供出來!央視喊話:可開發用來便民

民生一件事,陸普及公共數據提升幸福感。(大陸央視)

民生一件事,陸普及公共數據提升幸福感。(大陸央視)

民生一件事,陸普及公共數據提升幸福感。(大陸央視)

民生一件事,陸普及公共數據提升幸福感。(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報導,海量公共數據是開發利用的「富礦」。大陸國家數據局已於18日啓動新一批20個「公共數據應用示範場景」建設。找出交通、醫療、便民服務等多個領域不同場景,把公共數據資源供出來、用起來,方便日常生活工作。

首先,浙江溫州數智「能掐會算」,讓出行「一路綠燈」:

溫州市區上午8點尖峰時間,任姓計程車司機一趟車10多公里,要途經8個交通路口,結果有6個是綠燈。這不是運氣好,而是駕駛人只要跟着導航行駛,就能遇上最多的綠燈。

去年起,溫州歸集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公共數據和標準化處理,授權交通領域相關數據企業使用。

浙江雲通數達科技有限公司數智綠波工程師章韻說:「我們每天處理七八千萬條數據量,……精準分析路口車速、各個方向轉向比例以及停車情況,生成路口畫像。」

有了路口畫像,就能借由動態優化各個路口燈號啓動的時間差,讓車輛在「綠波帶」上,只要按照設定車速行駛至路口時,就「剛好」遇到綠燈。

其次,江西南昌智慧醫療系統,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南昌某鄉鎮衛生院,輸入患者身分資訊後,相關治療方案、常見病藥物即可自動匹配,醫師確認後,只需十幾秒鐘完成診療。

這些記錄是海量醫療數據一部分。江西把全省100多家縣直醫療機構、1800家鄉鎮衛生院、2萬多個村衛生室的公共醫療數據打通,接入人工智慧大模型。江西省數據局稱,智慧醫療系統年均產生醫學影像、電子病歷、居民健康檔案等數據記錄超過15億條。

再者,福建廈門「居家上門服務證」,讓家政服務可查詢可追溯:

廈門在一家家政企業接受母嬰護理師培訓的學員董紅霞說:「老師都是手把手地教,很多細節都比較注重,證件要齊全,現在加了一個居家上門服務證。」

「居家上門服務證」背後是當地數據、商務、發改、公安等部門合力搭建的公共服務平臺,流動數據總量上千萬條,爲居家上門服務證提供資訊驗證支撐。

家政從業者有了居家上門服務證後,登門服務時,只消透過二維碼,就能向對方展示自身培訓情況、服務評價等諸多資訊。

最新數據顯示,廈門依託公共數據開發的家政服務平臺,已認證併入家政企業超過30家,登記從業人員超過1.4萬人,實現家政服務有規範、可查詢、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