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走了,但他的愛從未離開」人生斷捨離 器捐家屬出席懷恩節

亞東醫院外科暨創傷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致力於推動器官捐贈,他說,器捐移植是一場愛的接力,靠團隊合作、環環相扣。記者王慧瑛/攝影

亞東醫院器捐勸募、移植量能持續上升,近3年完成91名病人的器官捐贈手術,今天辦懷恩節追思會,向器官捐贈者及家屬致上敬意。儘管器捐風氣有上升,全臺仍逾萬人等待器官移植,其中超過8千人苦盼換腎機會,一等10年是常態,來不及等到便離世讓人揪心。

「我真的以爲自己活不久了,甚至安排好身後事,沒想到,我還有機會再跳舞。」這句話,道盡肝臟受贈者張明枝重獲新生的感動與奇蹟。她熱愛舞蹈,因C型肝炎併發肝硬化及肝癌復發,歷經多次肝性腦病變發作,身心俱疲,幾度對生命失去希望,在成功接受器官移植手術後,她重返舞蹈教室,隨音樂舞動,找回熟悉的節奏與笑容。

女兒黃宜也感動分享,器官移植不僅是媽媽的重生,更是全家的新希望,全家人共同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期望未來也能將這份愛繼續傳遞,成爲他人生命中的光。

「雖然爸爸走了,但他的愛,從未離開。」這是捐贈者家屬代表陳卉婕對父親最深情的告白。她父親陳騏峰年初因病驟逝,面對這場猝不及防的告別,家人毅然完成器官捐贈,讓爸爸的心臟、肝臟與腎臟爲多個家庭帶來新生與希望。

她回憶,爸爸總店記着她喜歡吃雞蛋糕,出門返家時從不忘帶回這份小小甜蜜。寡言的爸爸,以行動默默表達深沉的愛。

「爸爸,我也好愛您。雖然您離開了,但透過器官捐贈,您的愛仍在世界某個角落延續着。」陳卉婕說,能成爲器捐者家屬,是一種無比珍貴的榮耀,期盼社會更理解、接納並傳遞這份延續生命的禮物,讓更多人重獲希望。

亞東醫院外科暨創傷加護病房主任洪芳明致力於推動器官捐贈,他說,工作地點在死亡最多的加護病房,看盡悲歡離合故事,器捐是亞東醫院的核心專長,也是每一名醫護人員的內建基因,希望在絕境中尋覓一線生機也爲生命尋找出口,建立器官捐贈文化,也傳承與認同遺愛人間的意義。

洪芳明也說,懷恩節追思會不僅是悼念與感恩,更是希望與生命延續的見證,器官捐贈不是句點,而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這道希望之光,將因愛而永不熄滅。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說,能在親人離世的悲痛時刻做出器官捐贈的決定,是堅強而溫柔的力量。大愛不僅點亮受贈者的生命,也溫暖了整個社會,透過懷恩節追思會芳方式,呈現真摯動人的生命故事,讓更多人理解並支持器官捐贈的價值。

婦人張明枝在接受肝臟移植後重獲新生,重新踏上舞蹈教室,全家人也一同簽下器捐同意書,希望讓愛循環。圖/亞東醫院提供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