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衍射光波導技術研發商「廣納四維」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投資界3月3日消息,據36氪廣東報道,AR衍射光波導技術研發商「廣納四維」近日完成數千萬元新一輪融資,由丹麓資本、琥珀資本與廣納基金聯合投資。資金將重點投向科研團隊擴建及碳化硅波導刻蝕量產工藝的優化,加速實現AR光學模組的消費級量產。
「廣納四維」已構建覆蓋光學軟件及設計、納米加工到器件封測的全鏈條技術體系。“當前行業競爭已從硬件堆砌轉向底層前沿光學器件構築突圍。”「廣納四維」CFO魏錫科表示,AR眼鏡未來將會是AI的最好的載體,衍射波導是未來to C端AR眼鏡的最佳方案,刻蝕工藝是衍射光波導的終極工藝路線。公司通過量產技術的打通及材料工藝的突破,實現了納米壓印衍射光波導單品出貨量行業領先,具備高透、極致輕薄的優質顯示效果。同時「廣納四維」作爲國內很早探索AR波導刻蝕工藝研發的企業,在碳化硅及其他多種材料的刻蝕量產工藝上,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儲備,爲未來刻蝕工藝的單片全綵波導片的量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技術演進路線顯示,「廣納四維」2022年率先突破AR波導刻蝕工藝製備技術,次年即實現110°超寬視場角突破。2024年完成碳化硅DUV光刻與刻蝕工藝攻關,產品實現了單片全綵顯示,厚度僅0.7mm,重量僅爲4g,完全消除了彩虹紋效應。據業內人士分析,碳化硅材料2.6以上的折射率可支持更優AR光學顯示性能,這對實現普通眼鏡形態的AR設備具有決定性意義。
丹麓資本合夥人表示:“AI與增強現實(AR)的深度結合,正重新定義信息呈現方式。AR通過虛實疊加拓寬人類視覺邊界,而AI則通過認知增強提升交互效率,兩者結合將重塑生產力與生活方式,同時輕量型AR眼鏡,也可持續監測眼健康,未來改變視光疾病的治療模式。AR眼鏡作爲最貼近人體感官的終端,承擔了大腦信息超過80%的輸入,憑藉全天候佩戴的隱形化特性,以第一視角提供大量獨有信息,被視爲大模型的理想載體,在多家大廠助力下,也正在成爲下一代端測運算。”
琥珀資本團隊表示:“「廣納四維」作爲AR衍射光波導微納光學器件領域的優秀企業,基於物理光學設計、納米材料研發、微納加工工藝三大技術構建了完備的底層技術平臺,在多個衍射光波導技術路徑全面佈局,不同工藝間相互借鑑及優化,可以爲客戶提供更爲綜合和優秀的光學解決方案。公司產品在光學顯示的關鍵指標上有所突破,用於已全球量產的產品爲用戶帶來了卓越的視覺體驗,當前AR + AI結合帶來新的交互體驗和新內容、新功能,爲智能穿戴設備的輕量化、高性能,以及大規模應用落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公司努力推動光學技術從理論研究向規模商業化應用的跨越,未來不斷探索光學顯示技術的新邊界。”
廣納基金合夥人表示:“智能穿戴行業市場需求已臨近爆發點,智能眼鏡是當下AI+AR最佳載體伴隨AR技術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加成,AR眼鏡的行業需求拐點已經到來。AR眼鏡未來可能超越TWS耳機、智能穿戴手錶等產品,甚至成爲智能手機在部分場景的使用替代,創造、引領海量的消費需求,成爲消費電子行業下一代人機智能交互終端。公司目前已逐步覆蓋G/B/C端客戶,業務快速增長,居國內同行第一梯隊。此外,公司不僅擁有納米壓印光波導全鏈製備技術,還在國內率先突破了納米刻蝕工藝,並自研新型體全息技術,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納米壓印、納米刻蝕、體全息相位掩膜曝光3大加工工藝的衍射光波導企業。憑藉現有的技術儲備,在未來市場爆發和產品更新換代時,公司可快速作出反應,搶佔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