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海岸浩劫「屍滿沙灘」!毒藻面積首都2倍 重創經濟

澳洲南澳省維克多港(Victor Harbor)日前有海豹屍體遭海浪衝上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澳洲南澳省海岸3月冒出神秘「黃綠泡沫」,沙灘滿是死魚,戲水民衆呼吸困難眼睛不適,州府確認是有毒藻種「米氏凱倫藻」所致。這種海藻會導致海洋生物死亡,漁業、旅遊業大受波及,重創經濟,藻華面積已達澳洲首都面積2倍大,南澳省首府車程僅1小時海邊可見大量衝上岸的生物屍體,死亡物種超過400種。聯邦政府遲未定調爲國家級災難,地方政府與民代大表不滿。

綜合路透社、澳洲新聞網(news.com.au)、澳洲廣播公司(ABC)、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南澳省(South Australia)原本純淨的水域已成詭異綠色。省長馬利諾斯卡斯(Peter Malinauskas)週二(22日)說,過去3個多月以來,毒藻大爆發引起的海洋浩劫已造成「超過400種海洋生物死亡」,本次藻華規模史無前例,「這是一場應受正視的『自然災害』」。聯邦政府本週同意撥付1400萬澳元就元,南澳省提撥相同金額,總計2800萬澳元(新臺幣約5億3715萬元)經費將用於清理、研究與商業相關救濟補貼。

海藻大爆發原因之一是始於2024年的海洋熱浪,當時海溫比往年高出約攝氏2.5度。其他原因包括海溫上升與營養物污染。這場「自然界大毒殺」起因於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過度生長,這種藻類會傷害魚鰓導致魚類窒息而死,分解過程會吸走水中的氧氣。

南澳省海岸3月首度發現米氏凱倫藻以來,繁殖面積已達4500平方公里,相當於首都坎培拉特區面積2倍,從南澳省首府阿德雷德以南的庫榮(Coorong)蔓延至約克半島(Yorke Peninsula),且因海水溫度上升而持續加劇。旅遊業已明顯受害,潛水活動暫停,遊客不出海;當地牡蠣、淡菜等海鮮養殖場因海藻產生的毒素而暫時關閉。

民間利用iNaturalist App紀錄的生物死亡數量超過1萬3850只,包括鯊魚、𫚉魚與章魚、螃蟹等多種無脊椎動物。距離南澳省首府阿德雷德(Adelaide)1小時以內車程的海灘可見海洋生物死屍散落的景象,有如海洋界「驚悚片」場面。網友分享慘況顯示,除了海洋生物,水鳥也是受害族羣之一。

南澳省漁業界代表稱,有些從業人員已至少3個月沒有收入。盤商米契爾(Ian Mitchell)說:「我接到好些漁民來電,他們都哭了。」以自然生態出名的坎加魯島(Kangaroo Island)鎮長龐吉里(Michael Pengilly)說,沿海地帶如漁業、養殖、旅遊、船舶租賃等行業都受衝擊,「1400萬元只是杯水車薪」。

澳洲中央政府環境部長瓦特(Murray Watt)週一(21日)描述本次藻華災害時形容爲「嚴重環境事件」,但據澳洲法律並不符合自然災害條件。在澳洲,自然災害通常指颶風、洪水、野火等,政府因應規模更大。

中央執政的工黨政府已爲此承受不少抨擊。馬利諾斯卡斯強調,聯邦政府若墨守成規,恐陷入自傷處境。代表南澳省的綠黨參議員漢森楊(Sarah Hanson-Young)怪罪中央淡化事態,「倘若這次毒藻藻華髮生在雪梨附近的知名海灘,總理早就飛奔到場處置了」。她強調,這場浩劫元兇是持續燃燒石化燃料的澳洲等國家,苦果卻是南澳省民承受,「我們需要切合實際、能因應現代挑戰的氣候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