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房仲渣男式話術! 情侶一度要掏1325萬買「泡綿房」
▲澳洲一對情侶差點花高價買「泡綿房」。(示意圖/CFP)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首次購屋的人因爲沒什麼經驗,被話術牽着鼻子走的情況時有所聞,澳洲黃金海岸北部的年輕情侶休斯(Eloise Hughes)與雅各布斯(Shane Jacobs),最近分享了他們首次購屋過程中差點被「誘騙高價購買」的經歷。這對剛從雪梨搬到昆士蘭與家人同住,期望能負擔得起房屋的情侶,原以爲在Facebook上看到了一個夢想中的廣告,卻差點花大錢買了爛房子。
「對於像我們這樣毫無經驗的人來說,那個廣告實在太吸引人了」,休斯表示,「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很誘人……但我們差點爲了一棟根本不值的房子,付出高價。」
這則廣告宣稱針對首購族提供「低頭期款方案」,讓他們看見踏入房市的機會。根據Ray White地產公司統計,今年4月布里斯本的獨棟房屋中位價達67.6萬澳元(約新臺幣1,280萬元),是10年來價格最高的月份之一。
這對情侶差點在4月敲定一筆新建案交易,總價超過70萬澳元(約新臺幣1,325萬元);然而,實地走訪樣品屋後,他們發現該棟建物只有180平方公尺(約54坪),建材品質低劣,甚至外牆非磚造,而是使用一種「泡棉材料」。
「我們差點爲這樣一棟房子花超過70萬澳元」,休斯說,「更糟的是,對方還要求我們簽下5年期、利率高達7.99%的固定房貸方案。」
覺得遭到誤導與施壓,兩人最終在尚未簽約前果斷退出。如今,他們轉而購買布里斯本西南方Gleneagle地區一處由Villawood集團開發的規劃社區土地,並與自己選擇的建商合作。
「我們原本以爲要再等12至24個月纔買得起房」,休斯坦言,幸好有政府補助措施幫助他們實現購屋夢想。「我們已經爲土地付了訂金,建屋也由我們自己選的建商負責。」
休斯回憶說,第一次購屋時被強迫推銷的經驗,甚至讓他們一度不敢提問題,「當時我們一提問題,就被對方說成是無知或愛挑毛病的人,讓人很不舒服」,「但現在,我們有一位非常棒的貸款經紀在幫我們規劃,讓我們能根據預算找到合適的方案」,她說,正因爲曾有過差點吃虧的經歷,如今他們更懂得謹慎與自主地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