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乒乓球項目調整對國乒意味着什麼

原標題:奧運會乒乓球項目調整對國乒意味着什麼(引題)

衝金點多了 風險也更大了(主題)

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昨天,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作出決定,在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乒乓球賽事中,新增乒乓球混合團體項目。與此同時,男、女雙打項目將取代男、女團體,重新迴歸奧運會乒乓球比賽項目序列。隨着項目的增加,乒乓球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必將進一步拓展。不過,對於中國乒乓球隊而言,多了一個奧運衝金點並修改了兩個項目,並非全是利好,更稱得上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混合團體難度不大

乒乓球項目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首次正式踏入奧運賽場,彼時共設有男、女單打以及男、女雙打四個項目,共產生4枚金牌。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女雙打項目被男、女團體項目所替換。2020年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迎來新變化,混合雙打項目加入其中,使得乒乓球項目的金牌數量增加至5枚。而在即將到來的洛杉磯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又一次迎來了調整。

混合團體項目,對於中國乒乓球隊而言,其實並不陌生。

2023年12月,成都舉辦了首屆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盃,這一創新賽制將男女運動員組合在同一隊伍中。國際乒聯第一副主席劉國樑不止一次表示,將推動混合團體項目入奧。這也是爲什麼,國際乒聯主席索林多次公開感謝劉國樑對混合團體賽制的支持。“我要衷心感謝國際乒聯第一副主席劉國樑,感謝他在舉辦這一非凡賽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展現了混合團體賽制的巨大潛力。”

在成都,國乒連續兩次奪得混合團體世界盃冠軍,以國乒人才濟濟的雄厚實力,在洛杉磯奧運會上斬獲混合團體冠軍,難度並不大。

雙打充滿不確定性

兩項團體賽變爲雙打項目,這對於志在衝金甚至包攬金牌的中國隊而言,其實是不小的考驗,雙打項目的難度在於其蘊含的不確定性。

儘管上一次奧運會的雙打兩枚金牌均被國乒收入囊中,男雙冠軍是陳玘/馬琳組合,女雙冠軍則是王楠/張怡寧組合。但縱觀乒乓球奧運會的歷史長河,國乒在男單、女雙以及混雙項目上,都曾有過錯失金牌的經歷。

還記得在2023年舉行的杭州亞運會上,國乒兩對女雙組合無緣四強。孫穎莎/王曼昱在1/4決賽中以1比3不敵日本組合木原美悠/張本美和,陳夢/王藝迪以1比3不敵印度組合S·穆克吉/A·穆克吉。尤其是特殊打法的運動員,在雙打賽場往往會增加更多不確定性。

多線作戰考驗隊員

在洛杉磯奧運會上,乒乓球項目金牌數量增加至6枚,然而參賽人數卻並未改變,這就意味着部分運動員的參賽任務將更加繁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身兼多項的運動員必須成長爲“全能戰士”,既要具備精湛高超的技術、超強的體力,還要擁有極高的團隊配合度。屆時,對於國乒而言,如何選拔參賽選手、怎樣合理排兵佈陣,都將是極大的考驗。

在早期,一個協會可以派出3名單打運動員,雙打項目能夠派出兩對組合參賽。例如在雅典奧運會上,陳玘專注於雙打比賽,王勵勤則只參加單打項目;悉尼奧運會時,閻森和王勵勤也僅參與雙打賽事。之後,團體項目進入奧運會,運動員兼項逐漸成爲常態。就拿上屆巴黎奧運會來說,王楚欽、孫穎莎身兼團體、單打、混合雙打三項比賽。

一些協會由於自身實力有限,無法報齊全部6個項目,便會將精力集中在一兩個項目上。這也就是爲什麼,像印度、朝鮮等國家,不斷有采用特殊打法的運動員涌現,他們在雙打項目上會給其他乒乓球強國帶來不小的挑戰。

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無論哪個項目率先開賽,對於渴望取得開門紅的國乒而言,所面臨的壓力都會比以往更大。而若想包攬全部6枚金牌,從當下開始,國乒便須踏上如同“馬拉松式”的征程。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