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俄羅斯尋求與東盟更密切合作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道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2月28日刊登題爲《俄羅斯對東盟的熱忱接納》的文章,作者是格魯吉亞第比利斯歐洲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埃米爾·阿夫達利亞尼。文章摘編如下:

俄羅斯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合作正在擴大。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莫斯科就此把目光轉向亞洲,希望藉此減輕制裁帶來的經濟壓力。

俄羅斯與東南亞夥伴之間的雙邊軍事和經濟關係的進展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俄方數據,2023年俄羅斯與東盟的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2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2024年上半年,這一積極趨勢繼續保持。俄羅斯向東盟國家出口礦物、肥料和金屬等,從東盟國家進口紡織品和工業原料等。東盟國家向俄羅斯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子產品以及設備和零部件。

俄羅斯在東盟內的最大合作伙伴是印度尼西亞。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與東盟成員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也有所增加,2023年超過了270億美元。2023年3月,東盟和歐亞經濟聯盟還舉行了一個數字化轉型研討會,重點是在兩個區域集團內部分享數字化方面的經驗和最佳實踐。該研討會是實現潛在的東盟-歐亞經濟聯盟自由貿易協定的理想步驟,但這方面的進展仍然緩慢。

俄羅斯和東盟還計劃在2025年簽署貿易和投資合作計劃,作爲指導貿易和投資的新的五年路線圖。俄羅斯流入東盟的資金仍然較少。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對東盟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爲1.59億美元,遠低於美國對該地區4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

俄羅斯還尋求與東盟成員國進行更密切的軍事合作。

俄羅斯推動與東盟建立更緊密關係符合莫斯科對國際關係的願景,即有必要建立一個多極世界秩序。在這個新體系中,東盟將是主要的全球參與者之一。作爲這一目標的一部分,俄羅斯將迫切希望避免過度依賴其他行爲體,並將尋求與東盟進行更密切合作。正是這種合作推動莫斯科支持印度尼西亞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然而,這一關係並非沒有挑戰,因爲東盟各成員國有着不同的外交政策利益,其中一些國家與美國及其盟友保持着密切關係。

在更實際的層面上,另一個問題是俄羅斯與東盟國家之間的距離。鑑於俄羅斯遠東港口的基礎設施相對欠發達,雙方之間的聯繫有限。

此外還有西方制裁的問題,這限制了東盟與俄羅斯進行更有力合作的空間。隨着烏克蘭戰爭的潛在終結,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但對俄羅斯來說,東盟的經濟和軍事潛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開發。(編譯/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