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信託有保障 退休生活不求人

截至去年底,安養信託累積財產已達1,579億元,年增率高達28%。圖/freepik

安養信託市場及功能

邁入高齡化社會,越來越多單身族意識到,與其將老後生活交給他人安排,不如提早主動部署財務與照護規劃。根據信託公會統計,截至去年底,安養信託累積財產已達1,579億元,年增率高達28%,受益人年增率達26%,創歷史新高,顯示這項以「照顧自己」爲核心的金融工具,正逐漸被民衆所接受與採用。

所謂的「安養信託」是銀行的理財工具之一,也是一種屆齡退休者規劃老後生活的選項,透過委託人事先簽訂信託契約、將財產存放在保管帳戶裡,定期將財產移轉給受益人(可能是自己或家人),確認這些錢未來可用在支付生活費或醫療費用等必要開銷,且只能由受益人啓用這些財產,未動用的資產就可以做爲儲蓄或投資來孳息。

獨居、單身者面臨的老後風險格外明顯,包括缺乏即時照顧者、被詐騙的風險提升,以及資產運用效率低等問題。國泰世華銀行指出,安養信託有兩大好處,一是可照顧老後的自己或家人,確保養老金不會被拿來不當使用或被詐騙,當接到詐騙電話時,如要取錢,銀行也會與客戶討論;二是讓子女無後顧之憂,也能避免爲了爭財產的家庭紛爭。

例如國泰世華銀行則有微型安養信託2.0,主打「自己照顧自己」概念,適合年滿55歲或具身障身分者,可透過此方案託付金錢、有價證券與ETF資產,並彈性選擇給付項目與週期,無論是每月撥付生活費,或實支實付醫療支出,皆可依契約靈活安排。

像這種「預開型信託」的彈性優勢是信託設立後可先不啓動給付、免收管理費,用戶得以先佈局,待真正需要時再啓用。國泰世華銀行指出,過往也有客戶藉由信託將ETF股息持續納入帳戶,打造穩健現金流來源,結合資產增值與專款運用雙重目的。

若運用永豐銀行的信託健檢服務,設定一位40歲未婚女性在工作穩定後即開始規劃退休信託,當她評估自己理想的退休生活包括中階餐飲、年度國內外旅遊及不定期居家照護,計算後初估推估每月支出約6.5萬元,若希望提前安排財產的運用方式,確保老後可得到妥善的照顧,則可透過安養信託事先投入部份資金到信託帳戶,並設定當未來失能時由銀行依約給付,爲獨居老後做好妥善安排。

在高齡社會趨勢下,單身或無子女家庭逐年增加,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安養信託不再只是富裕族羣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