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他們”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光明日報通訊員 田瀟 胡學敏
“老郭,今年麥子沒少收唄?”
“嗯吶,倚着現在這長勢,秋玉米也差不了,得趕緊把新糧倉搭起來。”
7月底,河北省任丘市北漢鄉張老虎莊村西,郭文培一邊張羅着建糧倉,一邊和村民嘮嗑,黝黑的臉上滿是笑意。
2014年,45歲的郭文培外出打工時遭遇意外,右腿被截肢。“壯勞力一下成嘍廢人,傷口疼,心裡更是愁。”想起從前,他聲音低沉,“村‘兩委’看俺家困難,幫俺家申請了低保,可俺媳婦有嚴重哮喘,藥不能斷,娃才五六歲……低保金也不夠花吶。”
生活的擔子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有股倔勁兒:“人活着,不能總指望吃救濟糧!”裝上假肢,稍能行動後,郭文培先後幹過門衛和設備操作工,但收入微薄,日子依舊緊巴巴。
郭文培一家的情況,村裡、鄉里一直記掛在心上,並把他家列爲重點幫扶對象。
2018年,村幹部通知他去參加政府部門舉辦的葡萄種植培訓。“種地纔是咱老本行。”這次學習點燃了郭文培的希望。定點幫扶幹部、鄉鎮包村幹部一起給他聯繫小額信貸。經過嘗試,他發覺種葡萄不是自己的強項,種糧食才更有經驗。他想擴大種植面積,村“兩委”又幫他協調流轉土地。
“我是一手託兩‘家’。”村黨支部書記戚溫來發動村“兩委”和他一起做村民工作,又以自家信譽和收入作擔保,“他家的情況,大夥兒都清楚。好地塊咱1000塊錢一畝先包出去了,剩下的地基本上都是邊角、低窪地。咱又都是鄉里鄉親的,500塊錢一畝租給他,行不?承包費咱也等着秋收後再拿,行不?大夥要是擔心,他給不了我給……”戚溫來沒少費嘴皮子。
“書記,郭文培人好,家裡條件又那樣,有你這句話,俺們放心了,誰家也不差這點兒錢,讓他種去吧。”到2019年,郭文培接手了542畝地。
有了地,郭文培拖着假肢日復一日地摸索種好地的方法,查看苗情、防治病蟲。買來二手農機,自己學操作……幹不過來,就出錢請鄉親來幫忙。
年底一算賬,第一年盈利30多萬元,第二年賺了40多萬元!“種地真能致富呢!”郭文培挺直腰桿,退掉了低保,還添置了噴藥機,建起了糧倉。
“俺能過上好日子,多虧了市、鄉和俺村的幹部,他們把好政策告訴俺,又幫俺解決了好些個實際困難,沒有他們幫襯,就沒有俺的今天。”郭文培至今記得2020年秋收的驚險:有100多畝玉米地積水過膝,眼瞅着已經成熟的玉米要泡湯。村“兩委”火速調來挖掘機連夜挖溝排水;排完水,地裡泥濘收割機進不去,北漢鄉包村幹部陳沖領着鄉里幹部、村裡黨員和鄉親20多人扎進玉米地,深一腳淺一腳掰棒子,再一袋袋背出來。
“我說請大夥兒吃飯,可人家幹完活就走了。”郭文培感動地說,大夥兒對他的幫助可不止這些,他掰着手指頭數,農技專家卷着褲腿下地,手把手教他除蟲防病;農業部門有培訓,總讓他排前頭;缺錢買化肥,市、鄉包村幹部跑前跑後聯繫助農貸款;村“兩委”還給牽線以優惠價賣給他農資。
“最高興的是這片地現在變成良田嘞!”郭文培眼中閃着光。2022年,任丘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駐張老虎莊村工作隊幫他申請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水泥路、排水溝、過水涵洞、揚水站、變壓器全部到位。2023年,鄉政府送來200噸免費有機肥;今年開春,農技人員又送來“一噴三防”藥劑,還沿田壟鋪設了給水管網。
“各級政府的支持給足了俺底氣!”郭文培感慨,昔日窪地如今旱澇保收,他的種地“版圖”擴展到1300多畝。他購置了新的收割機、播種機、噴藥無人機等,成了響噹噹的千畝種糧大戶。新蓋的二層樓房,一樓300多平方米,存放着農資、農機具,二樓五室兩廳寬敞明亮,傢俱家電一應俱全。
如今,致富後的郭文培也不忘鄉親。“村裡有事,老郭捐款可積極吶!美麗鄉村建設、孝老基金……每次最少也是500元!”戚溫來說。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