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椅隨你坐、免費咖啡零食 韓國正夯「讀書咖啡廳」賺什麼?

Ingstory共同創辦人姜南求(圖)。(來源.Ingstory提供)

【文●陳盈螢】

在韓國,不寧靜的早晨,是一羣媽媽幫孩子排補習班座位,卻因爲插隊爭執不休;不寧靜的深夜,是補習班門口長長的車水馬龍、喇叭聲此起彼落。

不過,盛行補習文化的韓國在疫情後,卻蓬勃發展起一種新業態——讀書咖啡廳。

它的定位,介於咖啡廳跟K書中心,但座位不用隔板、寬敞明亮。再加上採用無人化管理系統,減少人員干擾。

當你來到這裡,開門用指紋解鎖、外衣用電子衣櫥除菌。讀累了,角落有按摩椅、免費咖啡與零食,爲新世代建立新的學習儀式。

根據KB國民卡數據分析,讀書咖啡廳從一五年的一百一十二家擴張到二○二四年十月近七千家,增加六十一倍。數量也已遠超過傳統K書中心,甚至吸引後者跟着轉型。

對用戶提供線上課看到飽

爲什麼比咖啡廳或K書中心收費都更高的讀書咖啡廳,會在韓國崛起?

秘訣是他們參透人心,雙向的降低消費者跟加盟者的心理門檻。

作心(Zaksim)是韓國的讀書咖啡廳龍頭,超過一千家店。如今母公司Ingstory不僅購併第二大讀書咖啡廳業者,就連韓國大財團三星、SK也與他們合作、開發管理系統。

漂亮、輕鬆的空間雖是蜜糖,但也是部分家長與使用者的毒藥,就擔心自制力不足。對此,作心提供一個降低防衛門檻的方式——線上課程看到飽。

只要加入會員,購買一個月的座位,月付約新臺幣三千元,就可以觀看韓國補習班的線上課程,而且不分場域。

Ingstory共同創辦人洪承煥對商周說,他們是用戶價值導向,所以當一九年其他同業專注利潤更高的裝潢修繕、加盟展店時,他們開始跟補教業市佔第一、第二名的業者合作,提供從國英數社自,到語文檢定與公職考試等線上課程和評量。

對加盟主包辦品牌裝潢客服

曾在韓國集團工作、創投基金SparkLabs Taiwan共同創辦人邱彥錡觀察,補習文化在韓國根深柢固,且職缺越來越精簡,不是網上查考古題就能應付,所以不只學生,就連新鮮人想到Naver、三星等大公司工作,也會先到補習班報到。

洪承煥補充:「這些線上課程,原本只能個別購買⋯⋯我們還爭取到部分教材的獨家授權,其他競爭品牌沒辦法提供相同內容。」雖然作心給會員免費課程需要補貼給補教業者,但他們從另一端賺回來。目前他們超過八成是加盟店、佔營收大約九三%。用一條龍包租代管服務,從品牌設計、室內裝潢、提供電子產品與傢俱採購平臺、二十四小時客服團隊與家居清潔等,降低加盟者的經營門檻,並從中分潤。

而作心母公司Ingstory現在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其實是空間管理系統。

過去每天都要接聽上百通電話的Ingstory創辦人暨執行長姜南求有感:「餐廳、飯店,都不是打電話詢問促銷活動,都是在App裡解決,爲什麼讀書咖啡廳卻還用電話?」

所以他們乾脆自組工程師團隊,如今全公司員工有五成都是工程師。現在他們的加盟主,只要用線上管理系統,就能一站搞定座位調整、會員管理、行銷推播等。這套系統甚至還能做到其他競業的生意。

但其實Ingstory的前身是家不賺錢的教育公司。姜南求一度身上只剩六萬塊,想着如何活下去的同時,他觀察,讀書咖啡廳正在起飛,新產業的想像空間很大,引導他帶公司轉向。

一開始,沒有本錢投入空間生意,姜南求就用輕資產模式,降低進軍門檻。因此,作心第一家店不是直營,而是加盟。而且開在距離首爾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清州。

他記得,最初自己只帶十張3D裝潢圖,就想說服房東加盟。他現在回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沒有一號店,怎麼經營加盟店呢?」好在清州房東看他魯莽卻充滿執行力,就像看到年輕時的自己,點頭答應。

只是,包租代管是低毛利率生意,清州讀書咖啡廳的月費不到首爾的一半,業者能賺的不多。作心要怎麼用「鄉村包圍城市」?

對手沒想到,成本低,不會過度追求坪效,反而創造物超所值。他們把座位數砍半,並且加寬桌子、添購更貴的椅子,讓使用者接觸最久的用品、空間更升級。貫徹品牌宗旨,把原來韓文「作心三日」意味的三分鐘熱度,因爲舒適空間而能夠堅持下去。漸漸的,他們成爲用戶心中CP值最高的一家,年年拓展一百家店,並準備透過KOTRA臺北韓國貿易館進軍臺灣。

陸續收購線上學習平臺的職能共學平臺X Platform負責人薛名喻認爲,空間業者可以協助整合跨平臺的線上課程資源,幫助平臺降低獲客成本、帶來穩定金流,這是壁壘分明的補教業者、教學平臺,做不來的事,有機會帶來雙贏。

作心的崛起看起來有很多層次,但說到底,考驗的是你如何洞察各方需求,降低所有人跟你站在一起的門檻。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寧願拚三份工,也不做一份正職!Z世代爲何瘋「微輪班」?最新調查揭真相

哈佛職涯專家:CEO們會不惜代價,聘請具有「這種特質」的人

40歲後求職難?外商面試官發現:問題不在年齡,卡關的是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