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航空催生蒼鷹計劃 航展公開偵搜畫面

安捷航空現已完成蒼鷹計劃航空器與各項設備的整合作業。(圖/安捷航空提供)

安捷航空歷經兩年努力,2025臺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正式展示「蒼鷹計劃」階段性成果。這項計劃以Tecnam P2012 SMP定翼機爲特殊任務平臺,裝載美方軍規級合成孔徑雷達(SAR)與軍用光電/紅外線(EO/IR)系統,能有效從空中制高點在海上執行大面積、高效率的情監偵任務。

安捷航空現已完成航空器與各項設備的整合作業,並歷經上百小時實際飛行驗證,在此次展覽會上特別發佈偵搜影像畫面,展現民間航空在安全與防衛領域所能扮演的嶄新角色。

安捷航空指出,蒼鷹計劃自2023年航太展上提出概念後,已按部就班完成設備引進、整合,並通過法規認證,同時招募國軍退役偵搜人員並完成接裝訓練,完成上百小時偵搜作業,如今已是具備即時投入情監偵勤務的即戰力。安捷特別在本次展覽上,首度對外公開過去幾個月來實際升空於海上進行訓練時所偵獲的畫面,成功捕捉對岸旅洋三型飛彈驅逐艦、東調級情報船及056型護衛艦等影像,凸顯民間自主整合的航空器,已能提供政府各機關即時可靠的情資,在迴應灰色地帶行動挑釁、搜救、執法、越界捕撈及海上污染等議題上,能有更快的應處能力。

安捷表示,蒼鷹計劃迅速成型,成爲可用的即戰力,已經充分展現民間社會協助政府機關建置航空器及尖端設備等能量上,更能提供速度與彈性的優勢;未來在任務執行上,也能提供完整方案,服務範圍涵蓋專業人員招募、航機與人員調度、硬體設備的保養維修等管理與執行。此外,蒼鷹計劃作爲多模組的任務平臺,能因應多元任務需求,快速調整變化機上裝載設備。

安捷特別提到,在少子化衝擊下,專業人力不足,導致許多建案成效停滯不前,民間社會有助於引導更多專業人才投入相關建案之外,以安捷爲例,過去兩年提供就業機會,招募P-3C與E-2預警機隊退役優秀人才轉進民間後,持續提供發揮專業能力的舞臺。

此次展覽會值得關注的焦點,在於安捷航空展出蒼鷹計劃的兩項核心設備。安捷航空通過美國「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管制規定,得到出口許可,正式採購進口美方雷達大廠IMSAR研發的NSP-7型合成孔徑雷達,偵測距離達340公里,能精準辨識船隻目標,最佳影像解析度可達0.1公尺,且不受惡劣天候與夜間環境限制,設備內建移動目標指示(MTI)、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等進階成像模式,有助於建立更完整的海上態勢感知。

另外,同樣採購自美方的全球最大紅外線熱像系統製造商Teledyne FLIR的StarSAFIRE 380-HDc型軍用光電/紅外線系統,這套裝置目前已被歐美多國軍隊與執法及海巡單位廣泛使用,成像距離超過25公里,該款設備最大亮點之一,就是搭配國內極爲罕見的短波紅外線(SWIR)功能,能在惡劣天候、低能見度或暗夜的環境中有效辨識目標。

安捷指出,隨着全球防衛需求趨於多元化,傳統採購與建置方式已難以應對突發挑戰。若能適時引進民間資源,有助緩解經費壓力、人力缺口與維護等多重結構困境,更在短時間內提升國家應變能力,打造出更務實、高效、靈活且具成本效益的防衛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