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源網荷儲”同發力 迎戰酷暑保供電

新華社合肥8月22日電 題:安徽:“源網荷儲”同發力 迎戰酷暑保供電

新華社記者吳慧珺、胡銳

今夏,江淮大地持續高溫天氣,熱浪翻滾,給電力保供帶來不小的挑戰。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數據顯示,8月21日,安徽電網負荷又創新高,達6857萬千瓦,較去年最大負荷增長7.92%。面對電力保供嚴峻形勢,安徽省堅持“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在電源側強基、電網側提效,負荷側、儲能側同時佈局,推動各方協同發力,保障電力穩定供應。

煤炭是能源保供的“壓艙石”和“穩定器”,電煤是火力發電機組的“口糧”。在華東地區最大的能源基地安徽省淮南市,一列列滿載電煤的列車頂着烈日、開足馬力,穩穩駛向各地發電廠。

爲保障暑期電煤供應,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淮南西站加強與管內煤礦、火力電廠的溝通對接,強化運輸組織和科學調度,確保電煤運輸通暢,自7月份以來,已累計運送電煤達340萬噸。

淮南西站管內潘集站是淮南市煤炭集散樞紐,負責淮南市8個礦點的電煤運輸任務。“針對高溫天氣給室外作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通過靈活輪崗、輪班、輪休等措施,提高車輛週轉效率。”潘集站站長劉軍介紹。

記者走進潘集站附近的淮河能源潘集電廠,冷卻塔不斷升騰起白色的水蒸氣。控制室內,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地盯着屏幕上各項數據的變化。廠區內,4臺66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機組正高效運轉中,每年可供電約132億千瓦時,成爲區域能源保供的“硬核”支撐,也爲迎戰持續高溫增添了強大動能。

據悉,安徽已從傳統電力送出省份成爲年用電量超3500億千瓦時的用電大省。要滿足安徽用電需求,離不開省外來電。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將新疆豐富的能源源源不斷地送往安徽。

電力送得穩,設備安全運行是基礎。從特高壓到鄉村配電網,無人機巡檢正解鎖更多應用新場景,爲電網築起“空中智慧防線”。

在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搭載AI智能識別系統的無人機成爲破解山區巡檢效率低、風險大等難題的“神兵利器”。“績溪縣60%的配電線路穿行高山峽谷,無人機3小時就能完成10公里山路巡檢,相比於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升了5倍。”國網績溪縣供電公司揚溪中心供電所副所長葛善德說。入夏以來,績溪縣已通過無人機巡檢線路超280公里,消除隱患162處,與去年同期相比,故障率下降40%。

引導用戶科學用電、錯峰用電是緩解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7月15日起,安徽省進一步優化完善工商業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引導工業用戶增加午間用電行爲,緩解晚峰壓力。

企業錯峰生產的同時,居民也積極參與響應節電。針對夏季居民空調負荷激增、晚高峰用電佔比高這一現狀,安徽省創新推出“節電響應 皖美同行”活動。居民用戶每節約1度電,給予3元的電費獎勵。前三輪活動中,全省310萬電力用戶參與節電,共節約電量248萬千瓦時,有效緩解高峰時段電網壓力。

發展用戶側儲能是提升保供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滁州市南譙區的安徽超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一座用戶側儲能電站已穩定運行近兩個月。

“這個‘大充電寶’在谷段存電、峰段放電,截至8月19日,累計充電21.6萬千瓦時,放電18.44萬千瓦時,通過利用峰谷電價差,已爲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11萬元。”該公司設備部經理張傳軍告訴記者。這既減輕了電網的供電壓力,又大幅降低了公司生產經營成本。

“‘源網荷儲’協同發力,讓電力供應迎峰度夏有了底氣。”安徽省能源局電力生產調度處處長徐明生說,安徽將持續優化電源結構、強化電網智能化運維、深化負荷精準管理、拓展儲能多元化應用,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和滿足人民羣衆生活用電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