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張省級林業碳票花落滁州
“想不到山林裡的空氣還真能賣錢!”4月24日,對於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而言,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皇甫山國有林場場長劉緒香領到了編號爲“001”的首張省級林業碳票,這標誌着皇甫山國有林場在生態資源價值轉化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爲全省林業碳票的推廣應用拉開了序幕。
當日,省級林業碳票首發儀式在安徽省生態產品交易所舉行。此次首發的省級林業碳票共有5張,覆蓋全省森林資源較爲豐富的滁州、黃山、宣城、六安、安慶等市,涉及林地3萬餘畝,監測期碳減排量共計30.06萬噸,相當於中和34萬輛家用轎車年碳排放量。其中,皇甫山國有林場獲得的這張碳票尤爲引人注目,它涉及皇甫山國有林場面積2.76萬畝,經第三方評估測算,監測期碳減排量爲23.25萬噸,是此次碳減排量最大的碳票。憑藉這張碳票,皇甫山國有林場以碳減排量爲質押,成功獲得徽商銀行滁州分行2100萬元授信金額,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林場能夠獲得如此豐碩的成果,離不開多年來在生態建設方面的持續投入和科學經營。通過科學選育麻櫟、薄殼山核桃等固碳能力強的樹種,結合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營措施,林場不僅實現了碳匯增量,還促進了經濟增收,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劉緒香高興地說,不砍樹能致富,好空氣能賣錢如今成爲現實。
據瞭解,碳票作爲林地林木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以“票”的形式賦予林木所有權人,堪稱碳資產交易的“身份證”。它具有交易、質押、兌現、抵消等多種權能,讓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空氣,變成了可交易、可收儲、可貸款的“真金白銀”,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開闢了新途徑。
“林業碳票破解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中難計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四難’問題。”滁州市國有林發展中心副主任祝山告訴記者,此次安徽省級林業碳票的發行,初步構建了全省統一的碳票交易市場,突破了市縣各自開展林業碳票試點的侷限性,有效盤活了森林資源,“下一步,我們將不斷拓寬‘碳票+’應用場景,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森林資源價值轉化。”(全媒體記者喻 鬆 通訊員王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