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擬推出城市生命線工程技術標準
未來,橋樑監測或將通過AI病害識別模型,實現各種橋樑病害及風險的識別,更好地保障出行安全。4月16日,記者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設施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已發佈,正在公開徵求意見。這項新標準有望填補國內行業空白,提升全省城市安全風險整體防控能力。
城市生命線是指城市的燃氣、橋樑、供水、排水、供熱、綜合管廊等與城市功能和民衆生活密不可分的基礎設施,就像人體的“神經”和“血管”,是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爲實現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設施建設與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提升安全風險的整體防控能力,同時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省住建廳組織編制了本次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提出,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設施的建設應根據監測對象的安全需求,通過評估確定需要防範的具體風險。其中,燃氣應在高壓、次高壓管線,人口密集區中低壓主幹管線,燃氣閥門井內,燃氣管線相鄰的雨污水、電力、通信等管線及地下檢查井,有燃氣管線穿越的密閉和半密閉空間和燃氣泄漏後可能通過土壤和管線擴散聚集的空間,燃氣爆炸後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的空間等區域優先進行監測。
此外,徵求意見稿要求城市生命線工程監測設施應配置智慧應用功能。
比如,供排水、熱力監測部署的邊緣計算設施可以通過AI模型預測管道淤積規律,精準制定清淤計劃;橋樑監測可以通過AI病害識別模型,在前端實現各種橋樑病害及風險的識別。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