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稻田“學雷鋒標兵” 科技興農築夢行

春日裡,安徽省南陵縣籍山鎮三連村的田野上,農民們正緊鑼密鼓地籌備春耕。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位擁有30餘年農耕經驗的"土專家"——蕪湖市星火農業實用技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程太平,正攜其特早熟早稻新品種與半旱式直播技術,穿梭于田間地頭助力春耕。近日,他榮獲中宣部授予的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稱號,成爲安徽省此次唯一獲此殊榮的個人。

自1992年起,程太平致力於水稻直播生產技術的試驗研究,成功創立水稻半旱式直播技術體系,實現了高產、高效、輕簡、節本的農業生產目標。該技術體系已廣泛應用於各類水稻種植,且種植方式已升級爲無人機飛播,成爲安徽省水稻栽培的核心技術之一。在良種與良法的緊密結合下,程太平試種並推廣的多個水稻品種屢創佳績,如國內首個直播稻新品種"皖稻143號"、國家新品種權"化感稻6173"、高產"南陵早2號"及發明專利"南陵軟珍"等。這些成果不僅推動了水稻品種的改良,更將早稻家族壯大,實現了與普通雙季稻相當的週年產量水平,爲我國水稻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爲新時代的農民科學家,程太平始終堅守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將雷鋒精神深植於科研和農業生產實踐中。他年均舉辦50多場農技講座,通過田頭指導和自媒體平臺傳播技術1000餘次,爲2萬餘名農戶提供技術諮詢,並無償贈送技術資料3萬多份,全方位助力農民提升農業生產技能。尤其在農作物病蟲草害高發期,程太平更是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田間地頭,親自指導農戶科學防治,確保糧食豐收。他的事蹟不僅激勵了衆多年輕人投身農業、熱愛農村,更將研究所和實驗田打造成年輕一代"新農人"的農學研究基地和中小學生的勞動科技實驗基地,每年吸引千餘名青年和學生前來參觀實踐,爲鄉村振興培養了大量人才。

從青絲到白髮,程太平用科技之光照亮了鄉村振興之路,用無私奉獻續寫了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永遠閃耀着爲人民服務的赤誠光芒。(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