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4座

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4座,實現了包括縣區在內的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位居全國前列。7月7日,記者從省住建廳獲悉,安徽持續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有序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體系建設,締造美好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悉,截至目前,安徽省合肥、馬鞍山、阜陽等7市人大出臺了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辦法。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4座,設計處理能力47960噸/日,實現了包括縣區在內的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位居全國前列。全省共建成廚餘垃圾處理設施39座,設計處理能力5531噸/日,基本滿足城市處理需求。

下一步,省住建廳將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建設。指導地市施行《安徽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會同多部門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工作機制,部署重點行業源頭減量,逐步推進淨菜上市、減少商品過度包裝、落實塑料污染防治等舉措,減少廚餘垃圾產生。

同時,因地制宜推動廚餘垃圾立法進程,強化廚餘垃圾監管執法,配合相關部門加大“地溝油”查處力度。利用國家增量政策,結合實際推動廚餘垃圾處理項目建設,提升廚餘垃圾收運及處理能力水平。

此外,持續開展“小手拉大手”“進校園、進讀本、進課堂”等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志願服務和公益活動,健全完善全社會參與體系,有序提升全社會參與成效。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