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發佈指導意見 加強春季小麥田間管理
當前,正值全省小麥抓好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穩穗增粒的關鍵時期。日前,省農業農村廳印發《2025年全省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堅持“因地制宜、因苗施策、控旺促弱、分類管理、綠色防控、防災減災”的技術路線,抓住早春有利時機,加強春季小麥田間管理,構建合理羣體,搭好豐產架子,再奪夏糧豐收。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目前,全省面上小麥苗情長勢較好,一類苗和二類苗佔比達87.9%,較常年同期增加1.1個百分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苗情兩極分化,“兩頭苗”現象較爲突出,前期“旱凍疊加”導致局部受凍。
意見指出,各地對因播種偏晚、底肥不足、整地播種質量差、秸稈還田鎮壓不實及乾旱凍害等原因造成苗黃苗弱的田塊,要抓住近期降水的有利時機,及早追施返青肥,以促進春季分櫱早生快長。對於部分因搶墒早播、播量大,羣體偏大或施肥過多,發生旺長的麥田,或種植抗倒伏能力差的高稈品種田塊,在小麥返青起身期適時選用化控劑進行化控,或機械鎮壓。針對冬前沒有化除田間雜草較多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麥田,要緊抓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開展化除,選擇對路藥劑,抓住晴天中午溫度較高時段及時開展化除。
追施拔節肥是提高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措施,對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尤爲重要。意見強調,拔節肥追施時間掌握在羣體葉色褪淡,一類苗於3月中下旬,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鑑於目前小麥基肥施用量一般都較爲充足,爲避免因施肥過量導致小麥生育中後期貪青、倒伏,務必掌握好施肥總量,遇旱時追肥與澆水相結合。此外,沿淮江淮稻茬麥區,隨着氣候轉暖及降水量的加大,田間溼度大,易出現積水,要及時清溝理墒,實現“三溝”配套,保持田間排水通暢。
爲防範“倒春寒”和低溫冷害,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或低溫冷害到來之前,對乾旱麥田及時進行澆灌,保證墒情充足,減輕低溫危害程度,或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小麥抗凍能力。(記者 許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