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臺新政助力“三地一區”建設

8月11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近日安徽出臺新政策,要求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加快推進“三地一區”建設,推動各類要素向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開放協同、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集聚。

在安徽印發的《關於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促進“三地一區”建設的意見》中,緊扣“三地一區”(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戰略定位,統籌發展和安全,通過精準的空間保障措施,注入強勁空間動能。

新政策聚焦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強化科創空間保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編制合肥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超前謀劃環巢湖地區空間規劃,優化功能佈局,爲合肥濱湖科學城預留髮展空間。

推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中心佈局,與南京、杭州、武漢都市圈等創新空間協同聯動,與滬寧、沿江創新帶聯動,促進高水平創新平臺跨區域協作共建。未來大科學城、國家實驗室以及其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點項目建設,可評估後調整國土空間規劃。保障科技創新空間。支撐打造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肥濱湖科學城,拓展G60科創走廊。

優化科技創新空間佈局,建設用地增量優先用於科創空間。合理預留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深地探測等領域產業化發展空間,保障科技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優化城市創新空間。統籌安排、複合佈局科創、居住、辦公、商業、文化、教育等用地,增加高品質空間。探索制定混合土地用途設定規則,推進混合產業用地供給。結合城市更新, 擴容升級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構築科創社區和“創新+生活”空間。

聚焦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合理確定產業、居住、公共設施等用地比例,引導產業集聚和職住平衡。

此外,爲保障新興產業空間需求,支持市縣在國土空間規劃中謀劃未來產業先導區,探索落實細化工業用地控制線,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綠色食品等戰略性產業空間需求。可預留一定比例的用地和建築規模機動指標,用於本地新興產業項目建設。鼓勵城市存量空間優先用於新興產業。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