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 新北防汛應變提前2小時

新北市水利局開發整合「全時監測、AI判斷、即時推播」,即時同步推播29區公所,應變時間比以往至少提前2小時。(新北市水利局提供/高鈞麟新北傳真)

颱風季來臨,夏季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新北市水利局打破傳統防汛方式,依照第一線防汛人員的實際需求,開發整合「全時監測、AI判斷、即時推播」,即時同步推播29區公所,應變時間比以往至少提前2小時,讓水利人員靠1支手機即能全盤掌握從天上到地底下的水情。

水利局長宋德仁3日於市政會議,以「一機在手,防汛ALL IN」爲題做專題報告指出,都市密集開發,使得綠地減少,市府透過16座抽水站預抽、推動《透水保水自治條例》,結合公園與校園的透保水設施,成功創造近300萬噸滯洪量能。

宋德仁指出,近年來平臺功能不斷創新,平時有66座抽水站能主動接收推播,精準操作閘門。降雨期間,8處雨水下水道縱剖面搭配抽水站AI操作,由單純監測前池水位,升級爲將上游的雨水下水道水位一併考量,提醒操作人員即時啓動或加開機組抽水。

在雨量監控方面,宋德仁表示,最具突破性的進展是去年底開發6處CCTV雨絲辨識,當降雨達到10mm/10min條件下,透過AI技術,判斷降雨強度的能力,比氣象署提前16分鐘辨識暴雨正在發生,爭取更多預警時間,2025年底再新增6處。

宋德仁說,607支具有積淹水影像辨識功能的CCTV,搭配淹水感測器的雙重驗證,能即時瞭解積淹水的範圍與深度,今年目標將再增加100支,並選擇12處雨水下水道水位敏感變化、流況複雜的地點,建置CCTV監控,提升監測能力,不再單純依靠水位計的數值。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聽取簡報後表示,全國獨一無二的「智慧防汛平臺」,讓水利人員能夠從天上到地底下的水情,1支手機全盤掌握,並且持續運用AI人工智慧即時整合與判斷,使防汛指揮中心猶如移動式作戰指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