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週報|DeepSeek日活躍用戶數突破3000萬;谷歌發佈Gemini 2.0“全家桶”

多個雲平臺上線DeepSeek模型

2月8日,騰訊雲宣佈上線DeepSeek-R1及V3原版模型API接口,騰訊雲旗下大模型知識應用開發平臺知識引擎也接入這兩款模型並率先支持聯網搜索。2月4日,火山引擎宣佈支持 V3、R1 等不同尺寸的 DeepSeek開源模型,可以通過在火山引擎機器學習平臺veMLP部署和在火山方舟中調用模型兩種方式使用模型。2月3日晚,百度智能雲宣佈,百度智能雲千帆平臺已正式上架 DeepSeek-R1 和 DeepSeek-V3 模型。阿里雲PAI Model Gallery也支持 DeepSeek-V3、DeepSeek-R1 以及所有蒸餾小參數模型的一鍵部署。

點評:積極上線DeepSeek模型背後,是雲廠商們不願在 DeepSeek的火爆中缺席,賣起了自身的產品、服務以及算力。儘管DeepSeek-R1 是開源模型,但云廠商們在各自平臺提供的適配服務,可以讓用戶更輕鬆地實現從訓練到部署再到推理的全過程。大模型算力需求還在經歷變遷,DeepSeek被認爲正在探索壓縮大模型訓練成本,其備受關注的DeepSeek-R1更偏重推理部分。隨着算力需求轉移至推理端,可能會爲雲廠商帶來更多算力需求。

DeepSeek日活躍用戶數突破3000萬

移動互聯網商業服務商QuestMobile2月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28日,DeepSeek的日活躍用戶數首次超過豆包。2月1日,DeepSeek日活躍用戶突破3000萬大關,成爲史上最快達到這一里程碑的應用。

點評:DeepSeek用戶增長速度頗快。1月27日,DeepSeek應用就登頂蘋果中國地區和美國地區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2月6日,DeepSeek還曾因服務器資源緊張暫停API(接口)服務充值。雖然DeepSeek還未在探索商業化方面有更多動作,但在不大規模投放廣告的情況下自然吸引來的諸多用戶具備忠誠度,爲後續商業化做了鋪墊。

谷歌發佈Gemini 2.0“全家桶”

北京時間2月6日,谷歌高調更新了Gemini2.0“全家桶”,包括通用模型Gemini 2.0 Flash、谷歌最強的模型Gemini 2.0 Pro,以及性價比最高的模型Gemini 2.0 Flash-Lite。值得一提的是,谷歌這三款模型全部躋身大模型競技場前10,Gemini 2.0 Pro 與四大模型並列第一,得分超過了GPT-4o和DeepSeek-R1,僅次於Gemini 2.0 Flash-Thinking。不過,DeepSeek-R1略微超過了Gemini 2.0 Flash。

點評:儘管新模型表現優秀,谷歌在發佈當天美股仍大跌超7%,幾乎回吐今年以來全部漲幅,這也是該股近一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總市值減少超1800億美元。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中聲明稱,谷歌母公司Alphabet計劃在2025年投入約750億美元用於資本支出,主要用於擴展人工智能產品和加碼建造數據中心。這個數字也遠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588億美元。與此同時,谷歌雲計算部門營收低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一定程度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

阿里否認投資DeepSeek

2月7日,阿里方面否認了投資DeepSeek。相關人士表示,同爲中國杭州企業,我們爲DeepSeek鼓掌,但是外界流傳阿里投資DeepSeek的信息是假消息。

點評:DeepSeek是幻方量化旗下的AI公司。2021年,幻方量化成爲國內首家突破千億規模的量化私募大廠。在自有資金支持下,DeepSeek可能不會急於融資。2023年5月, DeepSeek創始人樑文鋒表示,幻方有充足的研發預算,公司也在找不同出資方談,但接觸下來感覺很多VC對做研究有顧慮,VC希望儘快做產品商業化,DeepSeek優先做研究的思路很難從VC獲得融資。不過,DeepSeek近期一炮而紅之後,可能有更多投資方希望投資DeepSeek。

韓國政府加碼人工智能戰略:將成立國家AI委員會

2月5日消息,韓國代理總統崔相穆表示,DeepSeek的最新人工智能模型有可能重塑產業格局,並預測說,“這是一個新的衝擊”。韓國政府將盡快成立一個“國家人工智能委員會”,以使韓國成爲全球三大人工智能領先國家之一。韓國財政部週三發表聲明稱,政府將在國營的韓國開發銀行下設一隻新基金,爲高科技產業提供低息貸款併購買其股份。韓國計劃至少投資34萬億韓元(約合1700億人民幣),以支持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聲明並未具體說明投資的開始日期或完成時間,也未提及融資細節。

點評:據韓國市調查機構“WISEAPP·RETAIL”4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韓國民衆上月第四周使用最多的生成型AI應用程序爲ChatGPT,用戶數量爲493萬人。中國的DeepSeek排名第二,在韓用戶多達121萬人。

亞馬遜計劃2025年投資超1000億美元加速人工智能發展

美東時間2月6日,亞馬遜宣佈將在2025年投入約1000億美元用於其人工智能項目的研發,這一舉措顯示了這家巨頭對AI技術的堅定信心和大力投入。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安迪·賈西在當地時間週四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公司去年最後三個月的260億美元支出“相當具有代表性”。這筆鉅額投資將主要用於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該部門負責運營數據中心併爲客戶提供軟件工具。

點評:亞馬遜的年度投資計劃將超過谷歌和微軟,這兩家公司此前分別表示年度將投資750億美元和800億美元。亞馬遜一直在加緊投資數據中心、網絡設備和硬件,以滿足對生成式AI的巨大需求。自2022年底OpenAI發佈其ChatGPT助手以來,生成式AI的受歡迎程度激增。亞馬遜推出了一系列AI產品,包括Nova系列模型、Trainium芯片、購物聊天機器人和名爲Bedrock的第三方模型市場。

2024年近60家AI初創公司成立一年內獲投,創始人不乏大廠背景

2月7日,IT桔子在其公衆號發佈文章稱,2024年創立的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有114家,較2023年同比減少了50%;2024年新創立的AI公司中有58家已經被資本投過,整體獲投率非常高,可見AI賽道頗受投資人青睞。成立一年內的AI公司普遍公佈了一輪天使輪或種子輪融資,而有些AI初創公司在一年內連續獲得了兩三輪的融資,比如“深度原理”公司和“新言意碼”公司。

此外,築夢島、雲梧智能、新言意碼、氦川科技、鼎深智能、謙合益邦、雲錦微等7家AI公司在2025年初就已經披露了新的A輪/天使輪融資。

點評:從創業者背景來看,100多家AI初創公司至少有30家企業高管來自大廠和名企,主要來自於字節、微軟、盛大、華爲和商湯、第四範式等知名互聯網公司。據IT桔子數據,有70家投資機構參與了一衆AI初創公司的早期投資,其中最活躍的是AI早期投資機構奇績創壇。

Figure AI與OpenAI終止合作

當地時間2月4日,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創始人Brett Adcock在社交平臺上發佈了一條消息,宣佈Figure AI終止了與OpenAI的合作。“Figure AI在完全自主研發端到端機器人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我們將在接下來30天內顯示一些以往從未在人形機器人上見到的東西。”Brett Adcock稱。Figure AI開始與OpenAI合作是在去年年初。雙方合作13天后,去年3月13日,Figure AI發佈了一條視頻展示合作成果。視頻中,Figure AI人形機器人具有視覺能力並能表述所見畫面。

點評:雖然Figure AI與OpenAI終止了合作,但目前人形機器人公司與大模型公司合作仍是一條主流路線。國內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都較專注機器人本體以及與本體相關的AI技術,而“大腦”部分的大模型則向大模型公司開放合作。其背後,一些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資金不算充沛。Figure AI的資金量可能相對充沛。去年,Figure AI就傳出被OpenAI、微軟、英偉達等投資的消息,Figure AI在該輪融資中籌集了6.75億美元。

OpenAI推出Deep Research功能

2月5日,OpenAI宣佈,已向包括英國、歐盟、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在內的專業用戶全面推出Deep Research功能。這項代理功能可以綜合大量線上信息,併爲用戶完成多步驟研究任務,只需數十分鐘就能完成人類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OpenAI表示,Deep Research是爲從事金融、科學、公共政策、工程等領域知識密集型工作且需要精確、可靠研究的人員打造的。2月6日,OpenAI又宣佈,向所有用戶開放ChatGPT搜索功能,且無須註冊。

點評:OpenAI近期密集推出更新。春節期間,OpenAI發佈了o3-mini,近日又推出Deep Research並開放ChatGPT搜索功能。外界認爲,這些動作是OpenAI在DeepSeek帶來的壓力下的反擊。作爲開源模型,DeepSeek已經在快速搶佔用戶心智。全球最大代碼託管平臺GitHub顯示,DeepSeek的星標量已經超過OpenAI。這代表DeepSeek已經有很高的用戶認可度。

研究機構稱DeepSeek模型將催生光通信需求

TrendForce集邦諮詢發佈報告稱,DeepSeek模型雖降低AI訓練成本,但AI模型的低成本化可望擴大應用場景,進而增加全球數據中心建設量。光收發模塊作爲數據中心互連的關鍵組件,將受惠於高速數據傳輸的需求。該機構預測,2023年400Gbps以上的光收發模塊全球出貨量爲640萬個,2024年約2040萬個,預估至2025年將超過3,190萬個,年增長率達56.5%。

點評: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出,該機構認爲DeepSeek不會減少大模型算力需求,而是會擴大大模型的使用,未來將會有大量數據在邊緣端生成。在數據中心,AI服務器間的數據傳輸需要大量高速光收發模塊,數據中心光通信節點數量將會增加。不過,從行業格局看,受益於光通信需求增長的可能是以海外大廠爲主,例如激光光源廠商Broadcom、Coherent、Lumentum、Hamamats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