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開發商怨聲載道:部署成本水漲船高 錢都給微軟他們賺走了
財聯社8月21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本週MIT報告揭露“絕大多數企業投資AI尚未盈利”引發市場譁然之際,另一項出乎意料的現象也浮出水面:企業部署先進人工智能成本下降的趨勢在2025年突然停滯。
作爲背景,2024年OpenAI、Anthropic、谷歌等AI巨頭曾集體將旗艦模型的API調用價格下調超90%。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甚至樂觀預言,AI很快會“像空氣一樣,便宜到不值得計量”。
然而,現實卻遠比預期殘酷。從今年初開始,企業部署AI的成本幾乎未見下降。Anthropic最新旗艦模型反而大幅漲價,OpenAI的GPT-5生成費用與前代持平,僅輸入費用下降一半。由於推理、AI代理等功能天然消耗更多算力(以token計價),不少企業在忍耐半年後終於開始抱怨“時代變了”。
企業賬單膨脹 但收入卻沒跟上
知情人士透露,財務軟件開發商Intuit去年支付給微軟Azure的賬單約2000萬美元,主要用於調用OpenAI模型支撐聊天機器人功能。今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飆升至3000萬美元。
更令人擔憂的是,AI支出增速已遠遠超過公司營收增速,引發其可持續性質疑。開銷增加的根源在於Intuit近期上線了更復雜的簿記代理功能,能夠自動爲交易分類並維護資產負債表。
提供 “AI代理”定製服務的General Agency公司首席執行官Mohammed Nasir也表示,過去幾年裡AI成本一直在下降,但過去幾個月裡公司並沒有看到成本下降方面出現實質性進展。
與此同時,被稱爲“AI編程神器”的Cursor,近期也開始按照用戶實際使用量追加收費,毫不意外地引發了用戶社區的暴怒。
軟件服務和諮詢公司Pynest的產品經理Pavel Bantsevich也介紹稱,有一家建築公司客戶在雲端構建了一個AI預測分析工具,一開始每月費用不到200美元。但一旦開始被大量使用,費用很快就激增至每月1萬美元,即便轉成自託管,每月的成本也要達到7千美元。
上游巨頭逆勢受益
在應用開發者苦苦支撐之際,上游模型商與雲廠商卻從中獲益。微軟Azure在截至6月的季度營收增長39%,超出指引數個百分點。CEO薩提亞·納德拉透露,AI代理相關的token生成量同比增長7倍,是推動營收加速的主要動力。
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也在上週透露,公司通過API銷售模型的業務,目前已經實現盈利——儘管這種算法裡應該沒有包含AI訓練成本和高昂的人員成本。
儘管增長顯著,由於正在進行的鉅額投資,微軟和其他雲服務巨頭也面臨提高利潤率的壓力。納德拉也在最新安撫股東稱,微軟已經找到在英偉達芯片上更高效運行OpenAI模型的方法,因此利潤率有所改善。
開發者抱怨“壓力山大”
面對過去半年利潤慘遭嚴重壓縮的應用開發者而言,現在正處在一個相當難熬的階段。
AI編程工具開發商Replit的首席執行官Amjad Masad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現在有點令人不安的是,token價格並沒有下降。那些大型公司因規模效應,經濟狀況確實有所好轉,但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降低價格。所以令人擔憂的是,我們是否已經達到了一個穩定狀態?”
Masad還質疑稱,那些大模型開發者是否已經形成“寡頭壟斷”,因此無需面對降價壓力。
作爲這些AI工具的客戶,眼下也處於尷尬的等待狀態。
獨立應用開發者Ky-nam Nguyen透露,此前他每月爲Cursor固定支付60美元,無需受到任何應用限制。但在本月漲價後,他在短短兩天內就用完了套餐裡的所有限額。他感慨稱,現在只能慶幸沒有籤年付計劃,否則幾乎沒怎麼用卻要支付很多錢。
公司迴應
對於旗艦模型近期的漲價,Anthropic的一位發言人迴應稱,客戶願意爲該公司的模型支付更高價格,因爲這會轉化成“可衡量的業務成果”。
這名發言人也承認,推理模型在思考時可能會迅速消耗大量tokens,但也強調使用這些模型的公司正在向他們的客戶收費以適應這些成本。
OpenAI的發言人則迴應稱,由於GPT-5比此前的模型更加智能,客戶獲得的“性價比”實際上有所提升。該發言人還強調數個近期降價的產品,例如專注於數學和編程的純文本模型o3。
OpenAI總裁布洛克曼也在上週表示,公司正致力於讓GPT-5更加便宜,但前提是得先把運行模型的成本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