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押題”並非提分神器,當心掉進虛幻的“高分捷徑夢”

據界面新聞報道,隨着2025年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們集體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圍繞高考的各類“周邊產品”也備受熱捧。這當中藉助AI技術的押題資料吸引了不少學子的注意,但背後卻套路重重。

5月14日,據央視報道,有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大力推銷所謂的“AI押題”產品,一款名爲“歷年高考真題+DeepSeek預測2025高考題”的商品銷量已過百。博主們表示,僅需短短數十秒就能生成完整的出題內容與思路框架,然而,真相併非如此。AI對比僅是基於題型和大致考查方向,完全拋開了具體題目內容。

社交平臺上“AI押題命中率超80%”“總體相似度高達87.5%”等營銷噱頭,讓不少考生和家長趨之若鶩,以爲AI大模型能夠採集大量數據,所以“AI押題”也具有神奇魔力。然而,剝開神秘的科技面紗,“AI押題”其實並無神奇之處,不過是披着數據外衣的“心理安慰劑”,其本質與往年的“絕密押題卷”“名師預測題”並無二致,皆是利用考生與家長的焦慮情緒,販賣虛幻的“高分捷徑夢”。

在高考這場決定無數考生命運的大考面前,“押題”向來都有着極大的吸引力。一直以來,傳統的高價押題卷就層出不窮,往往以“押中真題”爲賣點,普通試卷經過一番包裝,價格就能飆升至三四百元。然而,由於“押題”並沒有一套標準規則,商家所謂的“押中”其實也是牽強附會,往往只是個別考點重合,而非題目相同,就大吹大擂一番,實則是爲了高價賣試卷。

高考臨近,考生們都在抓緊複習、備考,大都抱着“寧可信其有”的心態,花錢買幾套“押題試卷”,即便沒押中,也權當刷題測試一下。而且,等高考結束後,大家又都忙着估分、填報志願、拍畢業照、吃畢業飯、拿錄取通知書等,哪裡還有空找商家的“茬”,更不會有人去退錢了。所以,“押題”就成了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商家賭的就是“押中”概率,以及考生不會回來維權較真。

以前,商家還要花錢找“名師”出題,如今,搭上AI的便車,通過大模型幾秒鐘就能出一套試卷,省錢高效。加之現在大衆普遍信任AI技術,商家就藉機打出“AI押題”的旗號,將其包裝得神乎其神,賣個好價錢。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的營銷手段,考生若盲目迷信,不僅浪費金錢,還可能打亂正常複習節奏。

高考命題本身具有嚴格的保密機制和反押題設計,妄圖通過“押題捷徑”獲取真題,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AI在信息處理、數據分析等方面很強大,但面對高考命題這樣複雜且嚴謹的工作,其所謂的“押題”也只是基於已有的數據和模式進行猜測、輸出,無法觸及到真正的命題核心。

“AI押題”或許能輔助梳理高頻考點,但絕不可能“精準預測”,也並非“提分神器”,考生應保持清醒,避免被商家制造的焦慮裹挾。當下處於高考衝刺階段,與其寄希望於虛無縹緲的“AI押題”,不如迴歸課本,穩固基礎知識,查漏補缺,通過系統訓練提升應試能力。畢竟,高考比拼的是長期積累的真才實學,而非一時的“投機取巧”。

江德斌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