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學習機暑期熱賣|調查

《科創板日報》7月13日訊(實習記者 李佳怡 記者 黃心怡)近期,國內外AI教育領域均迎來新動作。

海外方面,OpenAI宣佈與美國教師聯合會共同啓動“全國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五年內爲40萬名K12教育工作者提供AI培訓與支持,並將投入1000萬美元;國內市場,豆神教育發佈新品超能訓練場和學伴機器人,其中超能訓練場上線6天即獲得累計銷售超3000萬。

上海也在積極推動AI教育的發展,《科創板日報》獲悉,“模塑申城”AI+教育專家交流會暨2025全球數字化終身學習聯盟工作啓動會近日在上海舉辦,旨在探索AI與終身教育的深度融合。

與此同時,暑期來臨,提前佈局AI教育的學習機廠商也迎來業績增長小高潮。《科創板日報》記者日前走訪上海多家門店,包括作業幫、科大訊飛、學而思等品牌店員普遍表示產品均已搭載AI大模型,並迎來銷售高峰期。

▍暑期學習機市場迎新爆點,搭載大模型變身“AI私人家教”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截止2024年年底,中國普通小學在校學生數爲10584.4萬人、初中在校學生數爲5386.2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數爲2922.3萬人。龐大的在校學生羣體爲教育智能硬件行業提供了廣闊的潛在市場,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

作爲主流的輔助學習教育硬件,智能學習機近年來備受市場關注。學習機作爲合規的教育資源載體,能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深受學生和家長青睞。數據顯示,2024年該市場規模已達270.7億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300億元。

今年年初DeepSeek的爆火,也助推了教育智能硬件的加速發展。上半年,學而思、作業幫、科大訊飛等多家頭部學習機廠商密集宣佈接入該款大模型,將其作爲對自研模型能力的重要補充。

日前,《科創板日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上海多家學習機門店進行試用也發現,市面上主流產品無法直接下載DeepSeek APP,通常需家長授權下載或已將該模型能力深度集成至自有系統中。

科大訊飛門店店員向記者表示,DeepSeek無法直接下載,但其已與自研星火大模型高度相容,可進一步增強學習機AI算法能力。店員解釋道:“DeepSeek面向廣泛人羣,若孩子直接下載使用,易與娛樂軟件混淆,與星火融合後更智能且更適配學習場景。”

據學而思、作業幫、科大訊飛等門店店員介紹,學習機產品AI系統的核心能力在於精準學情診斷與個性化學習規劃,即通過分析學習行爲與題目數據,快速定位學生薄弱點並生成私人定製學習方案。同時,AI還能替代傳統“教師講題”的角色,爲學生提供擬人化教學支持,如化身“AI英語私教”與孩子進行實時口語訓練等。

一位廣州地區的家長向記者坦言:“現在孩子題目難度大,學習機能24小時答疑,相當於隨時在線的家教。尤其現在暑假,學校放假、家長上班,沒人輔導作業,它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據店員透露,暑期正值學校放假與家長上班形成的“輔導真空期”,疊加國家補貼政策帶來的大額優惠,產品銷量迎來顯著增長。“近期消費者明顯增多,7、8月是銷量增速最快的時間段,9月開學後則逐漸趨緩。”該店員表示。

▍人機共存,AI開啓K12教育與終身教育新時代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K12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了1.5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規模超過了5000億美元,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在中國,K12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了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8%。

K12教育領域同樣是教育硬件廠商着力的關鍵領域,上述所提及的多家頭部教育硬件廠商均重點加碼。

與此同時,AI大模型的深度賦能,也驅動教育智能硬件從“題庫型產品”向“全能型AI學習夥伴”加速進化,助力打破教育領域的“不可能三角”,即個性化、高質量、大規模。

當前K12教育賽道競爭日趨紅海化,而終身教育領域仍蘊藏巨大藍海機遇。多鯨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AI+教育市場規模預計突破700億元,2030年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複合增長率達47%,其中職業教育及中老年興趣教育領域仍存在滲透率不足的問題。因此,相較在AI+K12教育賽道持續內卷,向AI+終身教育賽道進行戰略擴展或將成爲教育科技巨頭新的增長機遇。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的加速迭代正加劇職場人羣的替代焦慮,亟需通過終身教育實現職業能力再生。終身教育已從發展選項變爲爲個體生存發展的剛需。

上海正積極推進AI在終身教育的應用。2024年10月,全球數字化終身學習聯盟在上海成立,聯盟致力於搭建開放合作的全球平臺,推動AI與終身學習融合。《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2025年聯盟組織“AI+教育”系列活動,聚焦AI與終身教育融合,並開展教師AI能力培訓,共享素養與創新資源,助力課程國際傳播共享。

上海市經信委人工智能發展處副處長陳釗表示,作爲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人工智能正深度賦能教育改革,《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實施方案》推動大模型應用落地,教育領域亟待搭建功能性平臺、實現技術突破。當前技術重塑教育格局,終身學習向全場景智慧化演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展濤則提醒,技術應恪守輔助性驅動作用,絕不可反客爲主成爲教育主導者。AI發展或將引發多種倫理風險,包括擴大數字鴻溝等等。他強調必須堅守“以人爲本”“以學習者爲中心”這一基本原則,確保技術賦能始終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