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求強勁 經濟部估未來十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1.7%

能源署統計,2024年因AI、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強勁,帶動相關電子產品及半導體產業生產動能提升,全年電力消費量達2,838.5億度,增幅約2.92%。不過,較特別的是,2025年上半年雖AI需求力道仍在,但由於部分產業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生產活動趨緩,在增減相抑下,今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呈現正成長6.75%,電力消費卻較去年同期呈現負成長1.1%。

能源署代理署長李君禮指出,雖然資通訊、半導體電力消費成長接近一成,但能源密集度高的傳產,如鋼鐵、水泥等用電減少,因此造成少見的「經濟成長率成長、電力消費反而衰退」情況。

能源署說明,評估未來用電需求,已納入半導體產業擴廠期程調整、重大AI新興產業投資發展等因素,並反映推動深度節能的節電效果,預估2025到2034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約爲1.7%。

電力開發規劃方面,李君禮指出,火力發電部分已針對近日興達燃氣機組故障進行調整,包括興達燃氣新2號機原預計於今年底接受調度,在報告中已延期半年,預估明年五月接受調度。同時,臺電臺中、通霄、大林等電廠新建燃氣機組進度皆務實評估,也納入國光電力、麥寮汽電等最新民營燃氣發電計劃,預估2025到2034年燃氣機組淨增加12.2GW。

報告表示,在全力擴大再生能源設置下,白天在太陽光電挹注出力貢獻最大可達約9,000MW 以上,供電狀況可維持充裕,因此後續相關規劃將着重於夜尖峰供需平衡。臺電逐步調整電力調度模式,透過抽蓄與慣常水力調節,以及快速反應的燃氣機組靈活搭配,同時結合新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需求面管理措施,提高夜間供電穩定性。

在考量工程實際進度,務實盤點各項電源開發期程後,預估在AI科技潮爆發的2025~2029年間,夜間備用容量率約在11.3%~14.2%,至2030年起可達15%以上。至於夜尖峰備轉容量率,臺電表示,2025~2029年間目標將維持在每年平均6到7%間,2030年後因裕度較高,夜尖峰備轉容量率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