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求撐盤!國銀六大產業放款 前八月新增近5000億元

新臺幣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餘承翰攝影

據金管會2025年8月底統計,國銀對六大核心產業放款餘額達8兆3,808億元,單月僅新增286億元,是有揭露該統計以來的近四年同期新低,僅爲7月新增放款3,324億元的8%。累計前八月新增放款4,834億元,達標率127%。

金管會全年新增目標是3,800億元,上半年因臺幣升值壓抑帳面放款表現,達標率僅35%。7月因科技股配息旺季帶動企業融資需求,單月放款急增逾3,300億元,一舉補足缺口並推升全年超額達標。惟8月隨股息融資需求消退,放款量能明顯回落。

銀行圈指出,過去四年皆呈現「7月潮起、8月潮退」的季節性規律,今年情況也不例外。

市場預料第四季AI相關電子業資金需求可望延續,惟非AI電子與傳產業者在庫存偏高及關稅衝擊壓力大,多空因素夾雜替第四季放款動能增添變數。

金管會則指出,六大核心產業放款變動,多與企業產業特性、生產週期或資金成本等因素,經綜合考量而調整週轉金等短期借款所致。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國防及戰略、綠電及再生能源、民生及戰備。此政策源於行政院2020年宣佈的產業升級方案,也被銀行視爲「政策性放款」之一。

進一步觀察產業類別,8月單月僅「資訊及數位」與「國防及戰略」兩大產業維持成長,各增加403億元和125億元,其餘四大產業再度轉爲負成長,又以「資安卓越」產業減少132億元最多。

銀行主管分析,資安與數位產業涵蓋電子零組件、通訊設備,受AI與雲端運算應用帶動,資金需求量大;國防及戰略產業多爲鋼鐵、鍊鋁等傳產族羣,因原料成本與軍工需求,資金需求持穩。

累計前八月來看,「資訊及數位」產業放款大增2,698億元居冠,印證AI相關供應鏈的資金需求持續熱絡,「國防及戰略」產業放款增加2,219億元次之。

「綠電及再生能源」及「民生及戰備」也各增加1,834億元和1,645億元,各居第三和第四,主要受惠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推升放款續增,資金主要流向電力供應業、石油與煤製品業等產業。

銀行主管說,六大產業放款動能反映了產業結構調整:AI與能源仍是資金主軸,傳產則受制於外部環境。隨第四季資金需求進入傳統高峰,放款量能將取決於AI動能、庫存修正與關稅是否緩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