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貼圖上架賣 與原創搶生意

利用AI畫出的圖畫算不算原創,持續引發爭議。此爲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利用AI畫出的圖畫算不算原創,持續引發爭議。近來不少AI生成貼圖在通訊軟體LINE上架販售,無須標示爲AI創作,可能存在侵權風險。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指出,消費者無從得知AI貼圖是否有版權問題,LINE應要求AI貼圖生成者加註。

AI擁有強大製圖功能,日前網路上就掀起一股模仿動畫大師宮崎駿畫風生成圖像的熱潮。其實也有不少民衆利用AI生成貼圖,並上架LINE販售,甚至能搜索到許多教學影片及文章教學。

圓矩法律事務所律師蔡晴羽指出,以民衆常使用ChatGPT條款爲例,AI生成內容屬於使用者,但是否侵權、受著作權相關法律保護,則以當地法律爲準。根據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函釋,未有創意投入、單純靠AI自動生成圖片,不具著作權;至於合法性,則需依照下指令方式進行判斷,非只要付費生成,就不會侵權。

她舉例,民衆提供有版權圖片,要求AI生成指定風格或特定IP並進行販售,涉及改作、重製,侵權風險相對高。民衆提供自身照片指示AI生成貼圖,雖不致侵害肖像權,但訓練AI原始數據不見得全數獲得授權,仍有潛在侵權風險。

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執行長徐邦瀚表示,消費者無從得知AI生成貼圖有否版權或著作權問題,且有知的權利,在國內訂定法規之前,應要求AI生成貼圖者加註,例如可顯示專屬生成LOGO,以便消費者判別。

國民黨立委、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表示,AI幫助民衆增進能力,例如能使無創作能力的民衆產出貼圖,但也擔心有民衆假裝AI生成圖像是自己畫的,跟創作者搶生意,甚至有心人士利用AI圖像行騙。

他強調,目前AI生成內容是否需要標示、能否販售,臺灣沒有相關規範,導致目前市場較爲混亂,政府應從人類、用戶及創作者權益出發,提出相對應的法規,爲明確AI生成運用框架,已排定下週三舉辦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公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