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普及難 城鄉差距恐擴大

臺北市長蔣萬安去年9月9日發佈「臺北市政府使用人工智慧作業指引」後,同年推動「智慧城市創新實證補助試辦計劃」。(臺北市資訊局提供/邱芊臺北傳真)

數發部陸續在各縣市開會討論政府AI人工智慧應用,盼串聯地方政府量能,以AI驅動地方數位創新服務。不少縣市政府憂心,中央若無法雨露均沾,恐拉大城鄉數位差距。

縣市AI部署已有明顯差距。臺北市長蔣萬安去年9月9日發佈「臺北市政府使用人工智慧作業指引」後,同年推動「智慧城市創新實證補助試辦計劃」,去年有9項機關實證主題、11家民間單位獲補助,今年分別有11項、11家,其中「透明翻譯螢幕」成效良好,市府人員爲新住民辦業務時不再因語言不通導致無法提供精準服務,該應用也持續擴大各局處場域。

「AI政策落地面臨技術、法規、倫理問題。」北市資訊局長趙式隆指出,北市府以建立完善規範、強化基礎建設與大型語言模型、促進AI技術實際應用爲政策主軸,再以管理和提升市政數據有效利用的「資料治理委員會」作爲邊界條件配套,足以處理所有技術、法規與倫理議題。

趙式隆也說,最大挑戰是「算力」,人工智慧基礎建設包括高效能運算硬體、資料中心建置與維運成本,市府爲因應算力需求,初期先與外部合作伙伴協作。

花蓮縣政府預計2027年前打造智慧運輸數據中心,導入AI智能服務大使、自動迴應民衆的縣政諮詢、引導洽公路線等,建置AI國際智慧觀光客服服務旅人。

花縣府坦言,光是六都與其它縣市基礎建設費就差一大截,中央若無法雨露均沾,AI算力恐拉大城鄉數位差距,但樂見北市先推動,讓偏鄉有依循方向;雖然目前花蓮有經費壓力,但相信技術成熟,費用會慢慢降低。

屏東縣政府指出,現今無論租用或自建算力都是鉅額負擔,六都雖能花大錢推動,但實質成果仍待驗證,待有明確AI應用方向,屏縣即可導入最新算力及算法迎頭趕上。

彰化縣政府計劃處說,發展AI需足夠資源、資料量、人力及資訊基礎建設,各縣市政府業務應有80%相似度,建議中央建立AI算力及應用共享平臺,以達資源應用最大化,並協助地方政府設備購置及維運,保障全民都享有AI帶來的公共服務。

數發部迴應,基於地方自治原則,地方政府發展AI應用所需資源,優先由地方政府籌措,數發部將以協助角色提供輔助資源,未來將蒐羅AI應用典範案例,提供各地方政府發展AI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