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人類一定要警惕微創新!
昨天和一位也是科技法領域的朋友coffeechat,我表達了一個一直以來潛藏在我心裡的想法:
AI和人類的關係,很像互聯網大廠和小創業者的關係。
爲什麼這麼說呢?
再李開復領銜的《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
互聯網下半場的階段,創業者絕不能選擇做護城河壁壘很低的微創新,否則一定會被大廠立刻覆蓋填平。
舉一個例子,小雞詞典,專門收集互聯網流行語,停服的時候在某站轟轟烈烈,評論都在義憤填膺地指責大廠抄xi。
再舉一個例子,openai每次創新,都會引發一波“又死了一批創業公司”的輿論熱潮。
但我必須得說,這兩個例子裡的受害者,都是犯了微創新的忌諱。大廠基礎設施比你好,技術人員質量比你高比你多得多,面向的市場受衆也比你基礎深厚,萬事俱備只差你的一個idea,人家毀滅你與你何干。
同理可得,我們現在總是擔心AI取代我們,但我想說,如果我們作爲一個個體,天天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在原有基礎上最多隻能做5%的創新的話,活該被AI取代。
AI比你不知疲倦,比你情緒穩定,甚至比你理解力強,模仿力強,更別提一個AI產品可以同時服務幾億人,萬事俱備只差你一個idea,人家毀滅你與你何干。
那麼如何破局呢?
我再舉一個例子,現在的ai生圖能夠輸出各種風格的圖片,看似無懈可擊,實則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那就是它只能依據過往既有的內容產品,而無法自行創造一種100%全新的內容。
也就是說,假設畢加索還未出現,那麼按照現在的技術水平,ai就永遠無法生成畢加索風格的畫作。
這就是AI時代,我們生而爲人的意義。
拒絕平庸,作絕對意義的開創者。
歡迎在各大平臺關注我:
公衆號:鄧小閒之辯:原創文章;歡迎投稿
小紅書/抖音/微博:鄧小閒koki
歡迎聯繫我微信,m61502202,好友申請請說明來意
律界百曉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5.
6.
7.
8.
9.
0.
51.
日本反對日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