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偽幹擾選舉…歐盟新規明年8月生效 外界擔憂1件事
歐洲選舉受到AI技術影響日漸嚴重,歐盟高風險AI系統分類準則預計2026年8月生效,但效果備受質疑;圖爲在荷蘭舉行大選,一名男子10月29日在Kromhout造船廠博物館投票。 (美聯社)
今年荷蘭國會大選受到AI深僞技術影響,顯示歐洲選舉受AI干擾情形日益嚴重,歐盟的監管措施也被認爲過於落後;歐盟高風險AI系統分類準則預計2026年8月生效,但一般預料並不會包含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條款。
近期荷蘭與愛爾蘭接連舉行大選,都出現多起人工智慧AI深僞(Deepfake)介入選舉事件。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報導,日前愛爾蘭總統大選,網路上曾出現一部深僞影片,假冒愛爾蘭國家廣播公司的新聞報導,以AI生成其中一名候選人康諾里的影像,並發表退選聲明。隨後,康諾里公開批評這種行爲是「誤導選民、破壞民主的可恥行爲」。
正在進入開票階段尾聲的荷蘭國會大選,選舉期間同樣出現深僞影像干擾。一個Facebook帳號散佈多張AI生成的圖片,攻擊特定候選人。後來兩名極右派的國會議員被發現與這個帳號有關,引發軒然大波。
事發後,極右派自由黨的領袖懷爾德斯公開道歉,承認事件與自由黨成員有關。
阿姆斯特丹大學與梅因斯大學的研究顯示,在約2萬篇與荷蘭選舉有關的社羣貼文中,超過400篇是由AI生成的內容,其中超過120篇源頭可追溯至與自由黨有關的帳號。
阿姆斯特丹大學人工智慧與社會學教授佛瑞塞形容,「這可能是歐洲選舉首次面對AI技術全面整合」。
阿姆斯特丹大學政治傳播學博士後研究員沃塔表示,使用AI仍有規範性的爭議,但「對極右派而言,運作方式本來就是打破常規、製造震撼。他們不害怕形象受損」。
研究人員同時提出警告,使用者向AI聊天機器人詢問「應該投給誰」,也可能是AI影響選舉結果的方式之一。由於大多數選民往往要到投票前幾天纔會做出最終決定,荷蘭資料保護局(DPA)曾提醒選民,不要向AI聊天機器人尋求投票建議,因爲會呈現「高度扭曲且兩極化的荷蘭政治版圖」。
歐盟執委會的「高風險AI系統分類準則」,其中有一個章節專門針對「意圖影響選舉或公投結果的AI系統」,還會要求OpenAI的ChatGPT、Google的Gemini等高度複雜的AI模型遵守一系列義務,其中包含降低對民主造成的「系統性風險」。
這項準則預計最快將於2026年8月生效,但一般預期,這項提案不會包含任何具約束力的法律條款。
另一方面,爲防範AI生成的假訊息造成的影響,歐盟也提出「標註」的要求,強調AI生成的內容必須明確標註。但根據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研究顯示,這次荷蘭選舉中有關AI生成的貼文,大多數都沒有標註;即便有,多半是由平臺自動添加,而非由政黨主動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