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驅動 新北智慧運輸中心 明年啓用
新北市交通局18日舉辦智慧運輸中心規畫研討會,新北市交通局長鐘鳴時(前排中)和與來賓、學者、業界合影。(陳君瑋攝)
「智慧運輸中心規畫研討會」18日舉行,新北市交通局邀集國內外交通領域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新北市智慧運輸中心的建置藍圖。會議聚焦導入AI技術,目的將交通管理從過去「被動應變」轉型爲主動「預見問題、提前預防」的智慧化新模式,預計2026年完成建置,期望透過整合大數據與AI決策輔助,爲市民打造更安全、高效的交通環境。
會議中,加拿大ITS專家林觀發以及國內交通界權威、臺北市交通局前局長陳學臺、蔡輝升、吳建生教授等人皆提出前瞻性且務實的建言。林觀髮指出,未來的智慧交通將深受5G、物聯網(IoT)、車聯網與自駕車(CAV)等顛覆性技術的影響。
林觀發提及,新系統的軟體應具備「模組化、可擴展性與App化」的特性,以應對未來需求;數據的融合與整合是成功的關鍵,並建議新北市可將智運中心作爲ITS技術的測試平臺,積極與汽車製造商合作發展車聯網應用。
陳學臺建議,新北市應繪製清晰的系統架構圖,讓專業人士與市民都能理解計劃藍圖。陳也點出,既有號誌控制器無縫轉移至新系統將是艱鉅的挑戰,必須謹慎規畫。
陳學臺特別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交通局應建立內部的知識傳承機制,保有自身的核心技術能力,而非全然依賴委外廠商。同時,計劃時程應與2029年在臺北舉辦的ITS世界大會對接,以展現臺灣的交通實力。
蔡輝升強調,智慧運輸的成果必須「讓民衆有感」,智慧運輸中心應採分階段方式導入,確保系統穩定,並優先與Google Maps或民衆常用的導航平臺合作,將即時路況與改道資訊有效傳遞給用路人。
蔡輝升提醒新舊系統的整合,例如號誌控制器通訊協定3.1版與3.5版的銜接,都將是極大的挑戰,建議初期可採新舊並行、互爲備援的模式;他也期許系統應預留與無人駕駛、電動公車等新興運具介接的彈性。
吳建生聚焦於智慧運輸中心的永續性,他指出數據的品質、可靠性與取得成本是治理的關鍵。建議市府應思考數據服務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在開放資料的同時,研究與加值應用業者建立分潤機制的可能性,以確保中心有長期的維運經費。
新北市交通局長鐘鳴時表示,感謝所有專家的寶貴意見,爲新北市的智慧交通注入更宏觀的視野與更務實的考量。新北市的目標不僅是建置一個硬體先進的控制中心,更要打造一個具備學習、預測能力的交通大腦。
鐘鳴時說,未來將積極推動跨縣市、跨單位的「聯合協作平臺」,並確保新舊系統能平順轉移。透過公私協力與數據共享,逐步落實計劃藍圖,最終實現讓市民有感的智慧、安全、永續的交通新願景。(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