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步“放緩”了,市場該害怕嗎?

AI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正呈現放緩跡象,但對於衆多尋求利用這一技術的企業而言,未必是壞事。分析人士指出,當前AI工具已足夠強大且實用,而多數企業尚未充分挖掘現有AI技術的潛力,技術發展的暫緩反而可能爲企業提供更多時間來適應和整合AI系統。

8月24日,據媒體報道,今年夏天,Meta推遲了其旗艦AI模型Llama 4 Behemoth的發佈,原因是工程師難以實現顯著改進。OpenAI的最新模型GPT-5同樣遭遇延期,且發佈後表現未達預期。這些跡象表明,大型語言模型的發展可能正趨於平緩。

然而,分析人士認爲,AI發展放緩反而可能爲企業採用提供機遇。當前AI技術已足夠強大且實用,能夠處理文本摘要、編程輔助和郵件撰寫等業務需求。企業更需要時間來適應現有和整合AI技術,而非追逐不斷升級的模型。

與此同時,雖然AI技術發展速度的調整已開始影響市場情緒,上週英偉達、微軟、Meta等科技巨頭出現拋售,但是AI模型性能提升變得更加困難,反而可能延長某些公司的繁榮期,特別是英偉達等"賣鏟子"的公司,因爲AI巨頭將投入更多資源克服技術挑戰。

領先AI模型遭遇發展瓶頸

AI領域的領軍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

Meta原計劃推出的Llama 4 Behemoth因工程團隊無法實現預期的性能提升而被迫推遲。這一延期反映出即使是資源雄厚的科技巨頭,在推動AI模型性能突破方面也遇到了技術天花板。

OpenAI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GPT-5的發佈不僅時間滯後,性能表現也未能滿足市場預期。Altman在近期的媒體晚宴上罕見地表現出現實主義態度,承認投資者對AI技術的期望可能過高。

這些跡象表明,大型語言模型的快速迭代週期可能正在放緩,AI技術發展正從指數級增長轉向更爲漸進的改進模式。

企業應用仍處起步階段

儘管AI發展可能放緩,但對試圖整合AI技術的企業而言,這並非重大問題,甚至可能是好消息。生成式AI在商業領域已經足夠強大且實用,能夠處理大型文本摘要、協助員工編程或撰寫郵件等任務。

然而,大多數企業在當前AI技術應用方面仍未充分發掘潛力。雖然部分公司迅速部署了AI技術,但更多企業行動緩慢。企業技術負責人擔心敏感數據通過聊天機器人對話泄露,對讓AI處理影響財務、員工和客戶的關鍵決策持謹慎態度。

MIT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企業對OpenAI和微軟的現成生成式AI工具已基本接受。但在構建定製AI軟件以簡化運營方面——這類應用最有可能產生真正商業回報——試點項目的失敗率高達95%。

研究作者指出,企業AI用戶"對定製或供應商推銷的AI工具普遍持懷疑態度,認爲它們脆弱、過度工程化,或與實際工作流程不匹配"。

報道稱,企業界顯然需要更多時間來理解AI技術,目前將大型語言模型適應日常任務的工作仍處於初級階段。麥肯錫AI部門高級研究員Michael Chui表示:

這種困難既是管理挑戰也是技術挑戰,且意味着企業AI採用將是一個多十年的努力過程。要知道,雖然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商業方式,但所需時間遠超1990年代熱情支持者的預期。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數據,美國家庭寬帶從2000年的幾乎零普及率到超過60%的成年人訂閱,用了十年時間。

英偉達等'賣鏟子'公司或迎更長繁榮期

AI發展不會停滯不前,即使最先進模型的提供商遇到瓶頸,人們仍會尋找改進方法,而且AI發展放緩的認知可能讓企業更有信心投入時間和資金,將其視爲一個更穩定的目標。

短期內,AI崛起可能不如預期迅猛的認知已導致科技股震盪。英偉達、微軟、亞馬遜、Meta等AI龍頭股票上週出現拋售,直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降息的言論才引發反彈。

然而,AI模型性能提升變得更加困難,反而可能延長某些公司的繁榮期,特別是英偉達等"賣鏟子"的公司。Altman、Meta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等AI大額投資者可能投入更多資金克服近期挑戰。

Altman最近建議,解決OpenAI近期困境的方法是在AI芯片上再投入數萬億美元,即使將模型適應現實商業任務的過程也需要更多增量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