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拍的人有福了!經常自拍,竟然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經常在朋友圈或社交平臺上隨手曬自拍照嗎?

說到自拍,在如今的時代,這已經是極爲日常的一件事情了。作爲一種記錄的手段,任何事情都能成爲我們自拍的理由,旅遊留念、健身房打卡甚至只是平常出門散步,我們也可以自拍一張。

然而,愛自拍的你是不是偶爾也會陷入這樣的糾結:“我老曬自拍會不會有點招人煩?”又或者“我長得也不好看,還是別自拍了吧?”

其實,很多心理學研究都發現,經常自拍和曬自拍其實有着諸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尤其是對於我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有着很多的積極影響。

建議大家多自拍

真的能讓人自信、快樂、更有力量

1

自拍讓人變得更自信

一項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通訊》的薈萃分析文章,分析了 55 項研究中共計 2 萬多名參與者的自拍行爲與自我評價之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自拍拍攝和發佈行爲與積極自我評價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尤其是在外貌的積極自我評價上相關性更強。

我們“中譯中”一下,這個結論的意思其實是說,越是喜歡自拍,並且會將自拍曬出來的人,他們會對自己以及自己的外貌表現得更加滿意和自信。

看到這個結論,你是不是在想:對於那些長得好看的人來說肯定是這樣,那對於有容貌焦慮的人也適用嗎?

答案是一個大大的 YES!

心理學認爲,過於在意自己的外表,對自己的外貌或身材感到不滿意,這與個體的自我物化(Self-objectification)傾向有關,指的是個體將自己視爲一個被觀察和評價的對象,而不是將自己視爲一個具有內在價值和主體性的人。

也就是說,對自己外表不滿意而羞於自拍,或不敢大方地將自拍曬出去,其實是因爲我們不自覺地站在了一個外部觀察者的視角,根據社會普遍的審美標準,對自己的外貌進行審視和評價,並且認爲只有長得好看纔會受歡迎,從而對自己的外貌產生了羞恥感和自卑感。

可是,美的標準是唯一的嗎?外貌在我們的自我價值中又能佔據多少地位呢?

相信大家對於這兩個問題都有自己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因爲容貌焦慮而不敢自拍,其實就是一種對自我物化的強化,導致我們越來越傾向於採用外部標準來評判自己,而忽略自己的內在感受和價值,這反而會讓容貌焦慮變得更加嚴重。而多拍和多發自拍,恰好就是一種打破該惡性循環的好方法。

心理學中的自我肯定理論(Self affirmation theory)認爲,在面對自我的不足和負面評價時,通過自我肯定可以緩解壓力和焦慮,提升自我價值感。

對於自拍這件事情來說,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頻繁地通過鏡頭來觀察和欣賞自己,我們可能會找到更好的自拍角度,發現自己獨特的美,從而逐漸接納自己的外表。

而且,無論自己長得是否符合主流審美,只要在面對鏡頭的時候能夠大方地笑出來,其實就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說明我們相信自我價值並不侷限於外表如何,而是有着更加豐富立體的內涵。

久而久之,我們就能減少對自我的物化,從而降低甚至消除容貌焦慮,建立起更加自信的信念,比如“我喜歡現在的自己”“我值得被看見”“這就是我與衆不同的個性”等。

2

自拍讓人變得更快樂

我們常常會用自拍來記錄下一些愉快或有意義的時刻,比如考試結束後的解脫,出去旅遊的放鬆,或是一場久別重逢的聚會。甚至有些時候發條朋友圈,不爲別的,就爲了曬一兩張自己覺得很好看的自拍。

不過,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平常有事沒事來個自拍,其實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積極的心理能量。

當我們透過鏡頭,觀察自己當下的狀態,或者做出不同的表情來表達此刻的心情,這其實是一種情緒的自我覺察與表達。在心理學中,這種行爲被稱爲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

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內夫(Kristin Neff)認爲,自我關懷不僅僅指的是做一些愛自己的事情,看見、承認和安撫自己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而自拍,正是一種極好的自我關懷方式。

我們可以在辛苦工作一天後,用自拍記錄下自己“今天又堅持了一天”,也可以在收到小禮物的時候自拍一張,用來見證自己“被愛的喜悅瞬間”。這些自拍並不是爲了吸引別人的關注,而是一種溫柔的自我覺察和安撫,告訴自己:“我在意你的感受,我願意花時間來看見你、記錄你。”

一項心理學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調查了 200 名大學生的自拍行爲與心理健康狀態,發現越是經常自拍和發自拍的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的心理痛苦水平越低,焦慮和抑鬱情緒也越少。

所以,想自拍的時候請放心自拍吧,因爲這真的會讓人變開心!

3

自拍讓人變得更有力量

2016 年的一項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自拍,除了尋求他人的關注以外,還有三種不同的動機,包括溝通表達、記錄存檔和娛樂。[4]

而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來看,這些自拍動機說明了,自拍其實是積累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一種形式:

·將自拍視爲生活記錄,相當於用照片保存了美好的回憶,每一次翻看這些照片,都能讓人再次體驗那一刻的快樂,帶來一種滿足感。

·將自拍作爲溝通工具,例如與朋友分享日常,在朋友圈發自拍,不僅能加深彼此的聯繫,而且當我們獲得了朋友的點贊和評論,就能獲得歸屬感和支持感。

·以娛樂和搞笑爲目的自拍,例如做出搞怪的表情、與寵物合拍等,能夠直接帶來愉快和放鬆的情緒。

心理資本指的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逐漸積攢下來的,能夠幫助我們順利應對挑戰和壓力的積極心理資源,而過去的快樂回憶和親朋好友的支持聯繫都能成爲心理資本的一部分。

當我們擁有充實的心理資本時,我們會更容易感到快樂和滿足,更有力量去應對各種困難,在人際關係中也會更加主動和開放。

所以,自拍也許只是隨手的一件小事,但是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把它當成是一種記錄、溝通和娛樂的方式,就能逐漸在心理層面培養出一種樂觀積極的內在力量。

想要自拍達到上述好效果

需要注意 2 點

雖然自拍有很多好處,但我們並不是說經常發自拍就一定是好的。想要達到好的效果,需要注意 2 點:

1

不要陷入社會比較的陷阱

有心理學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把自拍視爲和他人比較的工具,或者滿足自己受歡迎的需求(Need for popularity)時,就會很容易陷入向上社會比較(Upward social comparison)的陷阱,也就是不自覺地跟那些看起來“更漂亮、更成功”的人對比,他們會忍不住頻繁地查看自己已經發出去的自拍照,並且非常在意別人點贊和評論的數量,而結果往往是會降低個體的自尊和生活滿意度,並且加劇焦慮和自我懷疑的情緒。

所以,自拍對我們有好處的前提是,我們將自拍當成一種對自我的關注和表達,而不是爲了迎合外界的標準,或者與他人進行某種層面的比較。

2

健康的自拍方式

除了對待自拍的態度以外,心理學家還發現了一些更健康的自拍方式,例如:

· 多與別人合拍:一項關於大學生自拍行爲的研究指出,經常與朋友、戀人或家人合拍,能夠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放鬆,提升自我價值感和羣體歸屬感。

·儘量少修圖:研究發現,那些願意在照片中展現真實的自己,而不會過度修圖的人,往往擁有更高的自尊水平和更積極的自我評價,這並不是因爲他們本身就長得很漂亮,更多的是因爲他們沒有陷入自我物化,而是更加接納和欣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