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竹筒中流轉!花蓮慈院發起「募心募愛」援助受創光復

▲花蓮慈院13日由院長室發起「一人一善.愛在光復」募心募愛活動。(圖/慈濟醫學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花蓮光復鄉及周邊鄉鎮,災後首日花蓮慈濟醫院就組成醫療隊進駐光復鄉,從9月24日到10月11日進行連續十八天的駐診。完成階段性任務的花蓮慈院,13日中午,由院長室發起「一人一善.愛在光復」募心募愛活動。院長林欣榮表示,面對災難每個人都很願意伸出援手,募心募愛就是希望能匯聚衆人善念、點滴愛心,進而陪伴災民重建家園。

▲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院長(右二)、張宇勳副院長(右一)及許文林資深顧問(右三)以1013一人一善的巧合因緣,邀請衆人響應募心募愛。

「超人不需要披風,但是超人一定有心、有愛。」林欣榮院長帶領醫護行政同仁及志工,雙手合十誠心祈禱,祈願受到影響的民衆能早日恢復安定生活。風災過後花蓮慈院團隊第一時間進駐災區,十八天內動員1,221人次,救治了4,600人次的災民與救災超人,承擔災區醫療站工作的徐千惠護理師表示,很感謝醫院的動員,還有主管與同仁的分工合作與成全,有人守在醫院,才讓她有機會能走進災區貢獻護理專長。

這一千多人次的動員,還不包括以個人名義前往災區投入志工行列的同仁,不論是醫療支援、行動護理還是鏟子超人等等,這些用心不僅展現了人性的助人之美,更證明了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助人。在10月13日這天,林欣榮院長、張宇勳副院長及許文林資深顧問以1013一人一善的巧合因緣,邀請衆人響應募心募愛,許多同仁都將日常存入小竹筒的祝福,投入現場的大竹筒中,象徵着衆人愛心的延續與凝聚,用不同的方式持續守護災區。

除了花蓮慈院同仁與慈濟志工響應,許多來到花蓮慈院就醫的民衆也主動捐出愛心,一位七十多歲前來接受白內障治療的吳先生表示,這次災情喚起了衆人凝聚的意識,看到花蓮慈院同仁積極投入讓他深受感動。吳先生說:「雖然捐的不多,但希望這份心意能讓災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未來若有能力,會持續爲社會付出。」

災後重建是一段長久的過程,而醫療不僅在於治療傷口,同樣能夠傾聽與陪伴。花蓮慈濟醫院用醫療專業與實際行動匯聚善念,透過募心募愛,將「幸福醫院」的精神向外擴散,點滴累積,共同成爲溫暖他人生命的力量,也讓大家知道「花蓮慈濟醫院一直都在」。